第650章 生不如死(3 / 5)
’。如今,它醒了。”
消息传开后,联合国紧急召集“万仙来朝计划”执行委员会召开闭门会议。争议再度升温:是否应派遣载人科考队深入海沟?有人主张立即行动,认为这是打开“门”的最后一步;也有人坚决反对,担心贸然介入会引发不可控的意识潮汐,导致大规模精神崩溃。
争论持续到第三天清晨,仍未达成共识。
而在地球另一端,陆夜悄然离开了首都。
他乘火车南下,穿越荒原与丘陵,最终抵达一座废弃的山村小学。这里曾是他童年求学的地方,二十年前因人口外流而关闭。校舍破败不堪,屋顶塌陷,教室里堆满落叶和鸟巢。但他记得,当年种在校门口的那棵槐树还在。
他走到树下,蹲下身,用手扒开泥土。不多时,指尖触到一块冰冷的金属盒。打开一看,里面静静躺着一枚锈迹斑斑的铁皮糖果罐??那是他十岁时埋下的“时间胶囊”,里面装着他写给未来自己的信。
信纸已经泛黄,字迹歪斜:
>“亲爱的长大后的我:
>你现在是不是成了科学家?有没有发明让人永远不孤单的机器?我希望你能记住一件事:那天放学路上,我把最后一块饼干给了饿肚子的小狗。它舔了我的手,我觉得特别幸福。
>如果你现在很忙,请停下来想想那只狗。
>??八岁的陆夜”
他读完,久久不能言语。风吹过树梢,卷起几片落叶,在空中盘旋片刻,竟缓缓聚拢成一朵心渊花的形状,随即消散。
就在此刻,地下传来一声低鸣。
不是来自地壳,而是来自更深的地方??某种古老的存在正缓缓苏醒。陆夜站起身,望着远方群山。他知道,那不是终点,而是起点。真正的“门”不在北极、不在西伯利亚、不在海底,而在每一个愿意回忆、愿意感受、愿意说出“我在乎”的人心中。
与此同时,林小满带领新组建的深海科考队启程前往马里亚纳海沟。
她们乘坐的是最新一代“共感驱动”潜水器,核心能源正是由一万枚儿童封存的“温柔时刻”激活的玻璃珠阵列。这种能源不依赖电力或化学反应,而是通过集体情感共鸣产生稳定输出,理论上永不枯竭。潜水器命名为“归心号”,船首雕刻着一朵绽放的心渊花。
下潜过程异常顺利。当深度突破一万米时,外部摄像头捕捉到惊人一幕:整片海床开始发光。无数心渊花从岩石缝隙中钻出,自动排列成通道状,宛如迎接贵宾的仪仗队。而在通道尽头,赫然矗立着第四座水晶塔??与前三座不同,这座塔呈倒锥形,尖端朝下插入地核方向,塔身缠绕着无数金色根系,如同大地伸向虚空的神经末梢。
林小满穿上特制防护服,独自走出舱门。
她在塔基前跪下,双手覆于地面。刹那间,意识被拉入一片混沌之境。她看见无数画面交错闪现:恐龙灭绝前的最后一眼天空、玛雅祭司仰望星河的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