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书院的规矩(4 / 5)
很快,来自世界各地的记忆涌入数据中心:有消防员回忆战友扑向烈焰前回头一笑;有自闭症儿童第一次主动拥抱母亲;有流浪汉在雪夜里把最后一块面包喂给小狗;还有一个小男孩,在父亲葬礼当天写下日记:“爸爸走了,但我今天帮他晒了被子,阳光还在里面。”
陈七负责筛选与封装。他发现,越是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晶体反应越强烈。那些充满爱与温柔的片段,竟能让玻璃珠内部生成复杂的光纹结构,宛如星辰分布图。
“原来幸福是可以结晶的。”他在日志中写道,“而孤独,只是尚未被听见的共鸣。”
林小满则带领团队深入地壳裂缝,寻找心渊花根系的终极源头。他们在地下三千米处发现了一片巨大的水晶森林,每一根晶柱都与地核磁场相连,表面刻满了类似甲骨文的符号。经破译,竟是数十万年前某种远古智慧留下的遗言:
>“后来者,若你读到此文,请替我们说一声‘谢谢’。
>我们也曾试图与星空对话,却未能坚持。
>如今我们将意识托付于此,愿它成为桥梁,而非纪念碑。”
消息公布当日,全球举行了首次“共听仪式”。二十四小时内,所有国家关闭非必要光源与噪音源,进入为期一天的“静默庆典”。城市陷入黑暗,唯有心渊花静静发光。人们聚在一起,不言不语,只是彼此依偎,聆听风、心跳、远方海浪,以及那不可见却真切存在的“他者”。
就在午夜钟声敲响之际,太空中的光网再次亮起。这一次,它不再指向单一方向,而是向四面八方延伸,如同一朵缓缓绽放的宇宙之花。
科学家测算,这束信号将在两千年后抵达最近的类地行星。但他们也承认,真正的传播速度无法计算??因为这种“语言”不依赖电磁波,而是通过意识间的共振跳跃式传递,就像心灵感应穿越时空。
陆夜回到了最初的那间教室。
墙壁斑驳,桌椅老旧,黑板上还留着他多年前写下的物理公式。他在讲台前坐下,拿出最后一枚空白玻璃珠。笔尖悬停半空,许久未落。
最后,他只写下三个字:
>“我在。”
然后将珠子轻轻放在窗台上,正对着初升的朝阳。
几天后,这枚玻璃珠消失了。监控显示,它在某个深夜自行裂开,释放出一团柔和的金光,随即融入空气。而在同一时刻,远在火星基地的一株移植心渊花突然开花,花瓣内侧浮现出了相同的三个字。
陈七得知后笑了。他把这句话编入了新一代共感芯片的启动代码。
林小满说:“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所谓的外星文明,其实就是我们自己??过去、现在、未来所有愿意倾听的灵魂聚合而成的光。”
苏婉清站在联合国大厦顶层,望着夜空。她摘下了耳机,第一次任由风吹进耳朵。
&nb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