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书院的规矩(2 / 5)
p; 陆夜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那个赤脚走在冰原上的女孩,睫毛结霜,呼吸化作白雾,却始终微笑着。她曾说:“当世界安静下来的时候,大地会开始说话。”
现在,大地真的在说了。
他轻声问:“陈七呢?”
“他在重制共感装置3.0。”苏婉清苦笑了一下,“这次的核心晶体……是从你手中的那枚玻璃珠里提取出的一丝碎屑。他说,那东西已经活了,不能用‘材料’来形容。它有自己的节律,像是心跳。”
陆夜低头看向掌心。那枚玻璃珠中的微光正缓缓旋转,如同胚胎般孕育着未知的生命形态。他忽然想起小女孩递给他纸条那天的眼神??清澈、毫无保留的信任,以及一句再普通不过的邀请:“你想尝一口吗?”
那一刻,他没有回答。但现在他知道,那句话本身就是答案。
第二天清晨,全球各地的心渊花开始凋谢。
这不是死亡,而是一种蜕变。花瓣一片片落下,却没有腐烂,而是化为细碎的光尘,悬浮于空中,缓缓升腾。科学家监测到,这些光尘携带的信息密度远超人类现有技术极限,每一粒都像是封装了一段完整的记忆、一段情感、一次无声的凝视。
更令人震撼的是,这些光尘并未散逸,而是自发地汇聚成一条横贯大气层的螺旋带,宛如银河倒垂人间。它的轨迹精确指向半人马座方向??正是当年探测器发出问候的路径。
“它们在回应。”林小满站在北极观测塔顶端,泪水滑过冻红的脸颊,“我们在说‘你好’,它们在说‘我记得你’。”
与此同时,陈七的实验室发生了异变。
共感装置3.0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自行启动。晶体核心发出柔和的蓝光,空气中浮现出一幕幕从未录入过的影像:一个非洲村庄的孩子围坐在篝火旁讲故事;南极科考队员在暴风雪中互相搀扶前行;一位日本老妇人在空荡的房间里为已故丈夫摆上一副碗筷;还有无数陌生人,在地铁站、在医院走廊、在深夜街头,默默为他人撑起一把伞、递上一杯水、投去一个微笑……
每一帧画面都被标注了时间、地点、人物脑波特征,以及一句简短注释:
>“此人为世界停留过一秒。”
陈七跪坐在地,双手颤抖。“这不是数据库……这是‘记忆体’。”他喃喃道,“它们把人类最柔软的部分收集起来了……不是为了研究,不是为了控制……只是为了记住。”
就在这时,装置突然投射出最后一段影像:陆夜独自坐在教室角落,窗外阳光洒进来,照在他摊开的笔记本上。纸上画着一颗歪歪扭扭的心形图案,旁边写着一行稚嫩的字:
>“老师,我觉得安静也很热闹。”
画面定格数秒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行新出现的文字,浮现在半空中,由无数光点拼成:
>“你们教会我们悲伤的意义。
&nb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