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金光断穹(4 / 5)
敲鼓。
第四天,林小满走上台,摘下了三十年来从未离身的降噪耳机。她说:“我一直以为屏蔽杂音才能专注倾听,可今天我才明白,真正的倾听,是包容所有不完美的声响。”
第五天,苏婉清宣布重启“情感风暴计划”??一项旨在模拟极端情绪环境下群体共鸣稳定性的实验。争议巨大,但她坚持:“如果我们只接受温柔的声音,那就等于默认激烈的情感是危险的。而这,正是‘律’最初的逻辑起点。”
第六天,陆明下令拆除“声音净化局”的防火墙系统。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开放平台:“举报恶意攻击?可以。但必须附上你为何受伤的陈述,以及你希望得到怎样的回应。我们不替任何人做判断,只提供对话通道。”
第七天dawn,全球三千七百座“言之城”同时响起鼓声。
不是整齐划一的节奏,而是各自为声,各奏其调。有的急促如雨,有的悠长如叹,有的断续哽咽,有的狂放嘶吼。卫星捕捉到的画面令人震撼:声波在大气层外交织成一片混沌光网,既无秩序,也无中心,却蕴含着惊人的生命力。
那一刻,天际的裂缝微微颤动,然后缓缓闭合。
没有爆炸,没有胜利宣言。只有一种深沉的退却,如同迷途者终于意识到此地不属于它。
数日后,天文台再次接收到来自深空的信号。这次的内容清晰可辨:
>“检测到高强度情感场。
>模式分析:非统一意志,非逻辑集群,非单一文明特征。
>初步判定:多元共生意识体,处于持续自我修正状态。
>建议接触等级:平等对话级。
>回应方式:使用你们称为‘不完美’的语言。”
全人类为之震动。
这不是征服,也不是臣服,而是一次被真正“看见”的承认。
半年后,第一艘外星探测器抵达太阳系边缘。它没有武器,没有通讯阵列,只携带了一块晶体,内部封存着一段旋律??七个音符,反复演奏,每次都有微妙变化,像是在练习表达。
地球联合议会经过七十二小时辩论,最终决定回应。
他们没有发送科技图纸,也没有展示军事力量。
他们在全球征集了一句普通人的话,经匿名投票选出,由心渊花网络承载,以亿万种语言、歌声、笑声、哭声混合的形式,送往星空:
**“我们也还在学习怎么说。”**
多年以后,当新一代孩子在学校里学习《声音史》时,老师会指着一幅老照片提问:“谁能告诉我,这个人是谁?”
照片上,一个少年站在铜鼓旁,眼中含泪,手中捧着一块裂开的黑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