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披着人皮的洪荒凶兽(4 / 5)
悲伤换取记忆的延续?”
女人的影像微笑着摇头:“孩子,你知道为什么忆树只在有人哭泣的地方生长得最好吗?因为泪水是最纯净的养分。我们不求永生,也不求忘却。我们只希望,哪怕千万年后,仍有人能为我们的痛落泪。”
那一刻,阿澈终于理解了“容痛”的真正含义。
不是忍耐,不是压抑,而是接纳痛苦作为生命的一部分,如同接受阳光与阴影共存。唯有如此,记忆才不会成为枷锁,而会化作桥梁。
一年半后,火星基地建成。
忆树根系深入红色土壤,逐渐改变局部气候。科学家惊讶地发现,这些植物不仅能吸收二氧化碳,还能释放一种奇特的神经递质,显著提升人类的情绪稳定性与创造力。更不可思议的是,部分移民开始梦见不属于自己的人生片段??有古代中国的市井生活,有未来星际航行的画面,甚至还有完全陌生的语言与面孔。
“这不是幻觉。”心理专家在报告中写道,“这是跨时空记忆共振。我们正在成为一个多维意识网络的节点。”
地球方面,则迎来了“记忆民主化”时代。
学校不再考试背诵,而是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法院采用“共忆审判”,罪犯必须直面受害者的真实记忆才能量刑;政府推行“记忆养老金”制度??每位公民年满六十岁后,可选择将一生中最珍贵的三十段记忆上传至公共数据库,供后人学习与体验。
而万仙殿,早已不再需要悬浮于空中。
它分散成了千千万万个微小的存在:老人院里的一棵忆树,孤儿院墙角的一枚发光符印,战后废墟中静静播放录音的石碑……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灯,照亮自己,也温暖他人。
某个雨夜,阿澈独自回到最初遇见孩子的那个废弃车站。
铁轨早已锈蚀,站牌倒塌,唯有角落里一株小小的忆树顽强生长。他蹲下身,伸手触碰树叶,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一段从未经历过的记忆:
一个小男孩躲在车厢底部,浑身湿透,耳边回荡着爆炸声。他紧紧抱着一张泛黄的照片,上面写着一行字:“等我回来。”
阿澈怔住。
这不是他的记忆,也不是孩子的。可那种深入骨髓的孤独与期盼,真实得令人心碎。
他取出随身携带的银叶,写下一句话:
>“我回来了。”
然后将叶子轻轻放在树根旁。
第二天清晨,叶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朵含苞待放的白色花朵。
与此同时,万里之外的日本海边小镇,一位百岁老妇人在梦中醒来。她颤抖着翻开尘封多年的日记本,指着其中一页对孙女说:“这个签名……是我丈夫。他没死在战争里,他活到了最后一天。”
消息传开,历史学家重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