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26章 拉拢,或者说得更直白点,收买。(4 / 5)
市里盘桓了二十多年,再清楚不过。
拉拢。
或者说得更直白点,收买。
用这份微不足道的“特批”,买他刘建华的一点感激,买他在这三个月的党校里,在某些场合的某句话、某个表态、甚至可能仅仅是某种沉默。
就像刚才在宿舍里,郑仪那一番话,为他点燃了沉寂多年的野心之火,又迅速泼上一盆名为“方法”和“智慧”的冷水,给他画好了一条看似“建设性”实则被精心引导的路径。
把他这个憋了一肚子火的老刺头,变成了可以定向释放、可控的“意见领袖”。
他看得很明白。
可……
刘建华闭上眼,感受着心脏在胸腔里有力,甚至有些过快地跳动。
“士为知己者死……”
这句话,太古老,也太沉重。
年轻的时候读史书,看到那些为主公效死的典故,总觉得是古人迂腐。
为官半生,在穷乡僻壤的副职上摸爬滚打,被人使唤着做这做那,干的都是费力不讨好的脏活累活,到头来功劳是别人的,黑锅是自己背的。
市长?书记?那些真正有实权的人物,可曾正眼看过他这个分管着农业、信访、扶贫这些“老大难”的副市长?
谁把他刘建华当过“知己”?
没有。
没人会为他这个没背景、没油水、只有一肚子不合时宜的“老黄牛”付出什么。
可郑仪……
他不一样。
他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心中的憋屈,看到了那被现实磨砺得只剩下一层薄壳的为民之心。
更重要的是,他给出了“可能性”!
郑仪所说的,正是他刘建华潜藏在心底最深处、却几乎不敢触碰的奢望!
一个不再人微言轻的机会!
一个能真正为那些受委屈的工人、农民做点实事的机会!
一个或许……可以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
郑仪太年轻了,也太有前途了。
从省委政研室下去,就是实打实的副厅级,还是握有实权的位置,未来更不可限量。
他这样前途无量的人,现在对自己递出了橄榄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