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34章 收取的代价,远比那点“帮助”昂贵百倍(2 / 4)

加入书签

p;   张林用尽全身力气压下翻涌的心绪,脸上那几乎要失控的僵硬被强行拉扯成一个更深沉、更复杂,也更符合他“常务副市长”身份的无奈笑容。

    这笑容里,混合着“理解”、“认同”,也恰到好处地掺入了“地方干部特有的沉重包袱感”和“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为难。

    “周总点拨的是。”

    张林的声音略显低沉,带着一种经历过风浪后的“疲惫”和“豁达”。

    “这八个字,确实振聋发聩。”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咀嚼这句话的分量。

    “只是啊……”

    张林微微摇头,长长地、带着一丝沉重地叹息了一声。

    “在地方上干久了,才知道有些‘断’,说得容易,做起来……难。”

    “牵一发而动全身。有些局面,是几届班子、多方力量博弈了几十年才形成的格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呐。”

    他的语气带着一种深谙地方政治的“通透”和“无奈”:

    “想快刀斩乱麻?难!”

    “断不好,不是‘乱’那么简单,是……崩盘!”

    “到时候,经济发展停滞,社会矛盾激化,受罪的还是老百姓,收拾残局的,还是我们这些跑不了的‘地方官’。”

    张林看着周帆,眼神里是坦诚的、毫无保留的“无奈”和“责任”:

    “所以啊,有时候明知是‘乱麻’,也只能耐着性子,一点一点去梳理,去化解。”

    “急不得,也……莽撞不得。”

    “毕竟,我们身上,担着千千万万人的饭碗和活路啊。”

    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把一个被现实束缚、负重前行的地方干部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他完全避开了对郑仪方案的直接评价,也绕开了对周帆提议的明确接受或拒绝。

    而是将话题引向了更宏观、也更安全的层面。

    地方治理的复杂性、历史包袱的沉重、以及主政者的无奈和责任。

    把“当断不断”的质疑,巧妙地转化成了“谋定后动、稳妥为先”的务实姿态。

    同时,也在周帆这个可能代表更高意志的存在面前,不着痕迹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明州这盘棋,水深且浑,他张林愿意合作,甚至是服从,但必须按照他的节奏,用他认为“稳妥”的方式,来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