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67章 操盘明州十年,唯有刘卫东一人(2 / 6)
他慢慢走回茶海旁,重新坐下。
郑仪没有怀疑错。
这十年来,明州的风起云涌,波谲云诡,台前人物的浮沉起落,幕后资本的纵横捭阖……
何伟的骤然倒台,邹侠的谨小慎微,四海集团的肆意生长……
郑仪以为这些都是散落的碎片,需要拼凑,需要寻找背后的联系。
他怎么会明白,这些根本就是同一幅画卷上的不同笔触,出自同一只手。
而这只手,此刻正平稳地端着茶壶,气定神闲。
但他追求的,从来不是台前的风光,不是书记市长的名分。
那些东西,太虚,太累,也太容易成为靶子。
他追求的,是另一种形态的权力。
一种如空气般无处不在、如水流般无孔不入、能真正左右局势、塑造规则的权力。
他不需要站在聚光灯下接受欢呼,他更习惯于站在幕布之后,轻轻拨动那根能牵动整个舞台的线。
何伟当年何等风光?
锐意改革,大刀阔斧,背后有更上面的影子,在明州几乎一手遮天。
可惜,太急了,太张扬了,也太……不听话了。
以为自己翅膀硬了,就想甩开当初扶持他的力量,甚至想反过来吞掉棋盘上的棋手?
那就只能让他“意外”坠落了。
那场席卷明州官场的大地震,看似偶然,实则是多方力量在他精妙引导和借力打力下,最终达成的必然。
而他刘卫东,则在惊涛骇浪中,以一种“失察”、“受牵连”的委屈姿态,巧妙地金蝉脱壳,不仅安然无恙,反而因为“识大体、顾大局”、“经受住了考验”,更深地嵌入到了那张维系各方平衡的、无形却坚韧的权力网络之中。
至于邹侠?
一个守成之臣罢了。
缺乏魄力,优柔寡断,被何伟的前车之鉴吓破了胆,只求稳,只求不出事。
这样的人坐在一把手的位置上,对他刘卫东而言,再合适不过。
一个无力整合各方、只能维持表面平衡的市委书记,恰恰为他这个善于在缝隙中运作、能私下协调各方利益的副书记,提供了最大的活动空间。
邹侠的“无力”,正是他刘卫东的“有力”。
&nb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