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60章 走个过场,粉饰太平,好继续圈地捞钱(6 / 7)
简略,但勾勒出的画像却异常清晰。
一个理想受挫、困守县城、背负着家庭重担、对现状充满愤怒的中年知识分子。
赵希同在电话里那些激烈的言辞,与其说是针对马博,不如说是对整个体制、对过往所有不公的绝望控诉。
这种人,往往掌握着最真实的细节,但也最难沟通。
他们像受伤的刺猬,用愤怒包裹着内心的失望,对任何来自“上面”的人都抱有根深蒂固的怀疑。
常规的约谈、甚至以调研组的官方名义去接触,大概率只会再次激起他的逆反心理,碰一鼻子灰。
必须换个方式。
陈默拿起内部电话,拨通了调研组成员、市审计局抽调来的干部吴军的座机。
“吴科长,手头忙吗?不忙的话,来我这一下。”
几分钟后,一个戴着黑框眼镜、身材微胖、看起来十分敦厚的中年男人轻轻推门进来。
“陈主任,您找我?”
“老吴,坐。”
陈默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将赵希同的资料推到他面前。
“有个紧急任务,需要你跑一趟沧澜县。明天一早就去。”
吴军拿起资料快速扫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但没有多问,只是点了点头:
“好的,陈主任。具体任务是?”
“资料上这个人,赵希同,北河村人,县七中的政治老师。他对当年北河村的征地补偿内情可能了解很多,但情绪非常抵触,上午刚在电话里把我们调研组痛骂了一顿。”
陈默语气平静,吴军的眉头却微微皱了起来。
“你的任务,不是以调研组的名义去正式约谈他。”
陈默看着吴军,眼神微妙。
“你以……嗯,就以市审计局例行经济责任审计延伸了解情况的名义,去县七中‘偶遇’他。”
吴军是审计局的老人,这个身份极具欺骗性,听起来远离核心矛盾,不容易引起过度警惕。
“见面后,不必急于切入正题。可以先聊聊县里的教育情况,甚至抱怨一下审计工作的繁琐。观察他的反应,如果他对体制内的事情愿意发牢骚,你就听着,适当表示同情和理解。”
陈默仔细交代着细节:
“关键是,要在他放松警惕,或者说,在他觉得你和他可能是‘同一类人’,都是被繁琐公务所累的普通干部的时候,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