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污名化、被侮辱的(1 / 3)

加入书签

年后,积雪消融,春寒料峭,但明州的街头巷尾已然透出些许早春的气息。

城投集团主导的几个老旧小区改造和微循环道路整治试点项目,在春节前就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前期工作,节后一开工,便立刻进入了紧锣密鼓的施工阶段。

机器的轰鸣声、工人的号子声,取代了鞭炮的喧嚣,成为城市复苏的主旋律。

郑仪坐在办公室里,审阅着城投集团送来的最新一期工作简报。

简报用详实的数据和图片,展示了项目进展。

某个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小区,坑洼不平的水泥路面被平整宽敞的柏油路取代,杂乱无章的空中“蜘蛛网”线缆被规整入地,崭新的路灯矗立起来,甚至还利用边角地带规划了几个小小的健身区和儿童游乐场。

简报后面,附了几页摘录的“群众反馈”。

大多是感谢和赞扬。

“住了几十年,没想到老了老了,家门口还能变这么敞亮!”

“路平了,灯亮了,晚上出门再也不怕摔跤了!”

“政府这回是办了件大实事!”

看着这些朴素的文字,郑仪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

城市更新,不是搞那些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而是要真正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痛点,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陈默干得不错。

这小子,有股子闯劲,更难得的是心细,能把事情落到实处。

他拿起笔,在简报上批示:

“成效显着,群众认可。望再接再厉,严把质量关、安全关,注意施工扰民问题,真正把好事办好。”

刚放下笔,秘书周扬拿着一份新到的内部参考资料走了进来。

“秘书长,这是宣传部舆情处刚送来的,关于近期网络舆情的一个汇总分析,重点提到了和我们城投项目相关的一些……不太好的声音。”

郑仪接过那份薄薄的资料,随口问道:

“不太好的声音?是反映施工扰民?还是对设计方案有意见?”

“呃……不是这些具体问题。”

周扬的语气有些迟疑。

“是一些……更泛的,带有明显倾向性的言论。”

郑仪闻言,眉头微蹙,翻开了资料。

前面的内容还算正常,汇总了主流媒体和社交平台上对明州城市更新项目的正面报道和网友好评。

但翻到后面几页,他的脸色渐渐沉了下来。

这一部分,摘录了一些活跃在本地论坛、自媒体公众号和短视频平台的言论。

这些言论,并非针对某个具体项目或具体问题,而是将矛头直指参与城市建设的底层劳动者——那些建筑工人、管道工、绿化工人。

用词极其恶毒,充满了居高临下的歧视和侮辱。

有的将工人统一污名化为“低素质群体”,称他们“光膀子”、“随地吐痰”、“大声喧哗”、“破坏环境”,是“城市文明的污点”。

有的则编造各种离奇的“故事”,暗示工人“偷奸耍滑”、“手脚不干净”,甚至进行人身攻击。

更令人发指的是,一些言论将工人群体的辛勤劳动与所谓的“城市品质”对立起来,宣称“这些人的存在拉低了城市档次”,暗示应该将他们“清理”出城市中心区域。

这些言论

郑仪的呼吸变得粗重起来。

他“啪”地一声将资料摔在桌上。

“荒唐!无耻!”

周扬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

他知道秘书长为何如此愤怒。

这些言论,已经超出了正常的工作讨论范畴,是一种赤裸裸的、针对特定群体的污名化和歧视。

这不仅是对成千上万辛勤劳动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