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政治游说,政治的智慧(2 / 4)

加入书签

一块骨头,是历史遗留问题的‘清零战场’。”

“像柳树洼土地安置、清水河旧案重启、僵尸企业盘活这些陈年硬骨头,涉及复杂的利益纠葛和历史渊源,政策性极强,协调难度巨大。我们有意选派了一批思路活、敢担当、有韧劲的年轻干部,担任专项工作组副组长或者核心成员,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在直面矛盾、化解积怨的一线去磨砺。”

冷治举了几个具体干部的名字和事例。

“第二块骨头,是‘绿色发展与民生兜底’的平衡木。”

“恒发事件后,郑书记定调,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百姓健康为代价。但关闭容易,后续的产业接续、工人安置、生态修复才是真功夫。我们组织年轻干部深入被关停企业、转型社区、环保治理现场,让他们参与政策宣讲、再就业帮扶、技术培训协调。既要守住底线红线,又要保障民生饭碗,这种两难境地最能考验干部的担当和智慧。”

冷治又举了例子。

“第三块骨头,是基层治理创新的‘最后一公里’……”

冷治的汇报数据翔实,案例生动,逻辑清晰。

他着重强调的,不是提拔了多少人,而是通过这种“战场”和“熔炉”般的实战锻炼,干部队伍展现出的新气象:

更务实、更担当、更懂得敬畏群众和敬畏规则。

梁云川听得非常认真,手指偶尔在沙发扶手上轻点一下,显然被这种“实战导向”的干部培养模式所吸引。

他翻开了冷治递上的材料,对照着里面的数据和案例看。

“思路很对头!”

梁云川放下材料,眼中带着赞许。

“把干部放到矛盾最集中、任务最艰巨的地方去摔打,这才是真培养!纸上谈兵,温室里养不出栋梁材。你们这个‘三块骨头’的提法,很有操作性,效果听起来也不错。”

他话锋一转,带着一丝深意,仿佛看穿了冷治更深层的目的:

“不过,小冷啊,这种模式,对组织工作的要求更高了。既要大胆压担子,又要及时掌握动态,精准识别干部,做好兜底保护。这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能统揽全局的核心来把关啊。”

机会来了!梁云川主动抛出了这个关键点!

冷治的心跳微微加速,但面上依旧波澜不惊,反而顺着梁云川的话,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困扰”:

“梁部长您一针见血。这正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我最想向您请教的地方。”

他微微蹙眉,语气诚恳:

“郑书记为青峰谋划长远,‘青峰模式’的深化,乡村振兴的推进,都是系统工程,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但目前,县委专职副书记的位置长期空缺,这在顶层设计、日常协调、特别是像刚才提到的这种高强度、高风险的干部实战培养体系的稳定运行上,确实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他点出了问题,但把原因归结于“位置空缺”这个客观事实,而不是任何人。

“县委常委会虽然运转正常,但毕竟郑书记要总揽全局,战略性的、攻坚性的任务已经很重。”

冷治语速放缓,字斟句酌。

“日常运转、班子协调、特别是需要长时间跟踪问效的工作,比如干部队伍的持续建设和动态管理,就……容易出现衔接上的空档,或者力度上的分散。”

他目光坦然地迎向梁云川:

“这就像打仗,主帅要谋划大战略,但也需要一个稳定可靠的、能调度资源、协调各部、确保中军帐运转顺畅的大管家。尤其是在青峰爬坡过坎、模式推广的关键阶段,一个稳固的核心运作中枢,对于确保省委省政府和徐省长关注的‘青峰样板’不跑偏、不断档,至关重要。”

冷治的话,句句没有提“我要主持”,句句都在强调“工作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