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章 走个过场粉饰太平好继续圈地捞钱(4 / 5)

加入书签

>

赵希同,男,38岁,明州师范学院政法系毕业,现任明州市沧澜县第七中学政治教师。

配偶李娟,县医院护士。

有一子,就读县一小。

父母仍居北河村,务农。

妹妹赵卫红,原沧澜县纺织厂职工,后下岗,现无固定职业……

资料很简略,但勾勒出的画像却异常清晰。

一个理想受挫、困守县城、背负着家庭重担、对现状充满愤怒的中年知识分子。

赵希同在电话里那些激烈的言辞,与其说是针对马博,不如说是对整个体制、对过往所有不公的绝望控诉。

这种人,往往掌握着最真实的细节,但也最难沟通。

他们像受伤的刺猬,用愤怒包裹着内心的失望,对任何来自“上面”

的人都抱有根深蒂固的怀疑。

常规的约谈、甚至以调研组的官方名义去接触,大概率只会再次激起他的逆反心理,碰一鼻子灰。

必须换个方式。

陈默拿起内部电话,拨通了调研组成员、市审计局抽调来的干部吴军的座机。

“吴科长,手头忙吗?不忙的话,来我这一下。”

几分钟后,一个戴着黑框眼镜、身材微胖、看起来十分敦厚的中年男人轻轻推门进来。

“陈主任,您找我?”

“老吴,坐。”

陈默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将赵希同的资料推到他面前。

“有个紧急任务,需要你跑一趟沧澜县。

明天一早就去。”

吴军拿起资料快扫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但没有多问,只是点了点头:

“好的,陈主任。

具体任务是?”

“资料上这个人,赵希同,北河村人,县七中的政治老师。

他对当年北河村的征地补偿内情可能了解很多,但情绪非常抵触,上午刚在电话里把我们调研组痛骂了一顿。”

陈默语气平静,吴军的眉头却微微皱了起来。

“你的任务,不是以调研组的名义去正式约谈他。”

陈默看着吴军,眼神微妙。

“你以……嗯,就以市审计局例行经济责任审计延伸了解情况的名义,去县七中‘偶遇’他。”

吴军是审计局的老人,这个身份极具欺骗性,听起来远离核心矛盾,不容易引起过度警惕。

“见面后,不必急于切入正题。

可以先聊聊县里的教育情况,甚至抱怨一下审计工作的繁琐。

观察他的反应,如果他对体制内的事情愿意牢骚,你就听着,适当表示同情和理解。”

陈默仔细交代着细节:

“关键是,要在他放松警惕,或者说,在他觉得你和他可能是‘同一类人’,都是被繁琐公务所累的普通干部的时候,再‘不经意’地提到北河村,提到你审计工作中现的一些关于当年补偿款的财务疑点,征求一下他这个‘本地通’、‘明白人’的看法。”

“记住,你的身份是审计干部,对征地政策‘不太熟悉’,主要是纠结于‘账目合规性’。

态度要诚恳,要显得有点‘业务困惑’,需要向他这位专业人士请教。”

吴军认真听着,不时点头,心里已然明了。

这是要让他扮演一个看似无害、甚至有点笨拙的同行,去套取对方的真实想法和掌握的信息。

“陈主任,我明白了。

就是放低姿态,引他开口,让他觉得是在‘指点’我,而不是在接受讯问。”

“没错!”

陈默赞许地点点头。

“就是要激他的表达欲和……某种优越感。

他这种人,憋了一肚子话,又自诩看清了真相,一旦遇到一个看似愿意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