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o章 有些话说出来是观点不说出来是智慧(2 / 3)

加入书签

寂。

苏副局长的“和稀泥”

提议显然没能解决问题,反而让气氛更加胶着。

钱研究员眉头紧锁,显然不满这种模糊处理历史问题的态度。

李国涛则一脸“我说了不算,但你们也别想让我轻易让步”

的执拗。

省纪委的李委员依旧面无表情,只是目光在材料和争论的几人之间缓缓移动,如同经验丰富的猎手在观察猎物彼此撕咬。

张林微微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点着桌面。

他知道,这是一个展示自己的绝佳机会。

处理复杂矛盾,协调多方利益,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这正是一个即将主政一方的市长必须具备的能力。

他需要让省里的观察者们看到,他有这个本事!

而郑仪……张林眼角的余光不着痕迹地扫过坐在对面的支部书记。

郑仪此刻正低着头,专注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着什么,神情平静,丝毫没有要参与讨论或掌控局面的迹象。

这个年轻人,又在打什么主意?

上次研讨,他可是展现出了相当出色的控场能力。

难道是被自己昨天的“暖企惠民”

论和明州成绩镇住了?还是……在示弱?观察?

郑仪的目光始终停留在笔记本上,他的姿态很放松,微微低着头,显得对眼前的争论不太在意。

但实际上,他的耳朵一刻也没有放过场内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语调变化。

他心里很清楚,这次案例分析,本质上是一次“模拟考场”

,考察的是学员们在处理复杂矛盾时的思维方式、协调能力和政策水平。

但他郑仪,作为支部书记,已经在前一天的研讨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控场能力和“中立”

立场。

没必要再在这次案例分析中出风头。

尤其是在张林这位明州常务副市长面前,他现在正处于“临危受命”

的关键时刻,必然急于在这次”

模拟考场”

中展现出自己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更何况,这次案例分析的主题——“招商引资与土地征收矛盾”

,恰恰是张林最熟悉的领域。

明州这些年引进的大项目、处理的征地纠纷,只怕比这个案例复杂十倍不止。

在这种情况下,郑仪最好的策略,就是把主导权让给张林。

让张林作为小组代表去和其他组的孙老、刘建华他们正面交手。

而他郑仪,只需要在一旁静静观察。

观察张林的处理方式、思维方式;

观察他对农民诉求的真实态度;

观察他对企业、对资本的真实立场;

观察他如何在“历史遗留问题”

和“现实展需要”

之间寻找平衡点;

这些细节,远比张林在公开场合的漂亮表态更能说明问题。

“郑书记,你怎么看?”

就在这时,张林温和的声音响起。

郑仪抬起头,看到张林正微笑着看向自己,眼神中带着一丝询问和试探。

显然,张林也对郑仪的沉默产生了好奇。

郑仪合上笔记本,脸上露出一个恰到好处的、略显无奈的笑容:

“张市长,您是地方工作的老手,这方面经验丰富。

我还是想多听听您的意见。”

他故意顿了顿,目光扫过其他几位组员:

“毕竟,我们今天模拟的是省里协调小组的角色,既要考虑政策的连续性,又要兼顾基层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这方面,我觉得张市长最有言权。”

这番话既给了张林面子,又把皮球踢了回去,同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