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支部书记和班长的第一次意见冲突(2 / 3)

加入书签

懂变通。

要么……这就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试探!

试探他郑仪这个“意外”

上位的支部书记,在面对规矩与人情、面对她这个手握“纪律戒尺”

的班长时,究竟有几分胆魄和担当!

是选择妥协屈服,息事宁人?还是敢于据理力争,挑战她定下的“铁律”

郑仪没有回避赵颖冰冷的目光。

他身体也微微前倾,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赵班长,你说得对。

校规校纪是红线,我们必须带头遵守和维护。”

“但是。”

他话锋一转,声音依然平稳。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执行纪律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保障学习效果,更是为了爱护学员。”

“刘建华同志的情况,或许没有校医的强制医嘱,但他的不适是真实存在的。

他是地市副市长,平时工作节奏快、应酬多,饮食不规律落下的病根,突然切换到完全清淡的饮食,肠胃确实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这不仅仅是口味问题。”

郑仪直视着赵颖的眼睛:

“我们强调‘严’,是要严在原则性问题上。

比如外出不报备、私下宴请、搞小圈子。

这些必须严管,毫不手软。”

“但像刘建华同志这样,因为身体客观原因,提出一个极其有限且严格约束的合理请求,如果我们一刀切地拒绝,是否就真的体现了‘严管厚爱’?会不会让其他同志觉得,我们的管理只有冰冷的制度,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

“更关键的是,如果因为这点小事,让刘建华同志心里有了疙瘩,甚至影响了学习和情绪,这难道不违背我们保障学习效果、营造良好氛围的初衷吗?这对纪律本身的威信,是否也是一种无形的损害?”

赵颖的眉头锁得更紧,眼神锐利地盯着郑仪,似乎想从他脸上找出任何一丝破绽。

郑仪坦然面对,继续陈述他的解决方案:

“我的意见是:可以特批,但要从严管控。”

“第一,要求刘建华同志立刻去校医院就诊,提供胃溃疡的既往病史证明和当前状况说明,医生给出明确的饮食建议。”

“第二,他的申请必须书面化,写清楚原因、申请外出的具体时间、外出范围、以及严格的报备登记承诺。

同时,由他本人签下承诺书,承诺只解决个人用餐问题,不从事任何与学习无关的活动。”

“第三,我亲自担任他的外出监管人。

他每次外出前向我报备登记,返回后第一时间向我销假。

我会抽查他是否在规定地点用餐,是否有其他违规行为。”

“如果现他违反承诺中的任何一条,立刻收回特批权限,并给予相应纪律处分!”

“这样,既照顾了他的实际困难,又把口子扎紧,风险可控,纪律的威严也丝毫不会受损。”

郑仪说完,目光平静地迎向赵颖。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出细微的“笃笃”

声。

郑仪的话,逻辑严密,措施周全。

既没有否定纪律的刚性,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将“人情”

框定在了可控范围内。

更重要的是,他主动承担了监管责任,把风险揽到了自己身上!

这已经不是在“求情”

,而是在“做事”

展现了一个支部书记应有的担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她还坚持反对,那就真的只剩下“刻薄寡恩”

“不近人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