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寄望(1 / 2)
寿颐宫佛堂的铜炉里,沉水香混着窗外飘进来的寒气,在半空凝出淡淡的白雾。
沈太后捏着佛珠的手没停,拇指碾过最后一颗紫檀珠时,才抬眼看向躬身立在佛龛旁的朱嬷嬷。
“炆、烨?”沈太后冷哼一声,“皇帝对长春宫那位,还真是偏爱呀,给一个庶子,如同嫡子般的尊荣体面,也难怪皇后会发疯。”
朱嬷嬷小心翼翼地道:“宫里都在说,四皇子的‘烨’字太过光耀,怕是……”
“怕是什么?怕是压不住?”沈太后不屑地撇嘴,“这话也就骗骗那些没脑子的。一个名字能有什么分量?不过是皇后心里憋气,故意让底下人放出来的酸话,想给长春宫添堵罢了。”
她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庭院里未化的积雪,语气带着嘲讽,“可她越这么闹,越显得自己小肚鸡肠,连个庶子的名字都容不下。中宫的气度,都被她丢光了。”
朱嬷嬷连忙应和:“可不是嘛!连老奴都知道,要想找麻烦,得想个高明些的法子。传这种恶毒闲话,除了落个‘善妒’的名声,惹陛下更厌弃,还能有什么用?连长春宫的边都碰不着。”
“何止碰不着!她这是把自己的后路全堵死了!如今萧烁病重,她不专心照料,反倒在这种小事上计较,实在是愚蠢之极。萧烁生而病弱,本就令皇帝对她有所不满了。好不容易淑妃生了个健康又讨喜的皇子,皇帝当然十分看重,她却让宫人传出那样的话来,这只会让皇帝对她不满越积越深。”沈太后走到椅子上边坐下,端起茶杯,抿了口茶水。
“太后圣明!皇后这般闹,哪是给长春宫添堵?分明是助了长春宫的势。陛下只怕会更怜惜淑妃母子,更偏向长春宫了。”朱嬷嬷低声道。
沈太后得意地笑,笑声却有些发虚,她抬手揉了揉发沉的额头:“你以为哀家为何任由她折腾?就是要让陛下看清楚,余家的女儿,连中宫的基本体面都撑不起,根本不配坐在那个位置上!”
“太后英明!余家自恃书香门第,却教得皇后这般的小家子气,遇事只会耍嘴皮子传闲话,哪懂什么家国体面?咱们沈家是武将世家,历来以‘担当’为先,姑娘们养得大气端庄,当了皇后既能撑得起中宫的威严,还能凭着沈家的军威,让宫里宫外都不敢轻视。”朱嬷嬷谄媚地笑道。
沈太后的指尖在扶手上轻轻敲了敲,眼底的得意淡了下去,语气添了丝沉重:“只是贤妃与沈家不是一条心,只能弃之,朝雾又一直没入陛下的眼,位份迟迟得不到晋升,哀家这把老骨头,还不知道能不能等到沈家女再登中宫的那天啊。”
“太后您可别这么说,您身子骨硬朗着呢,定能等到那一天!贤妃娘娘到底是庶出,眼量窄。沈良人才是沈家尊贵的嫡出姑娘,打小就带着武将世家的爽利劲儿,不似旁人那般扭扭捏捏、藏着掖着。如今皇后失了分寸,宫里能撑得起中宫之仪的,除了良人,还有谁?”朱嬷嬷傲然道。
沈太后沉默了半晌,指尖在扶手上轻轻摩挲,语气里多了几分清醒,却依旧难掩对沈家女的偏袒:“你也别把她夸得太好了。朝雾从小被她母亲给宠坏了,娇纵得很,做事不管不顾,要不是你让琴音在她身边,处处提点,还不知道她会惹出什么祸事来?”
她叹了口气,“要是她有淑妃那么聪慧,哀家也不会这么犯愁。”
“太后,良人虽娇纵,但听劝,这几个月也越发的懂事了,您尽管放心,良人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许的。”朱嬷嬷笑道。
“懂事?在这宫里,光懂事可不够。哀家给她铺的路,每一步都踩着分寸,琴音在她身边盯着,就是要把她那点娇纵磨掉。但磨的是性子,不是野心。”沈太后将茶杯,重重地放在案几上。
“皇后蠢笨,自毁根基。贵妃蛮横,不讲理,能坐在贵妃之位,不过是因为她姓方。淑妃虽聪慧,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