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章 再临空间,玉碑作用(四)(2 / 2)
点不能错的严格程序。
起初研究院的电池能源灯还没有研制出来,工匠们便用特制的牛油灯作光源——
灯芯裹着棉线,烧得旺时能映亮半丈地,再通过嵌在殿顶的银镜折射,精准凑出三束光柱,稳稳落在碑台正面的三道凹槽里,这才算是开启第一层验证;
接着还得取出水晶棱镜,将原本的白光拆分成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带,分别对准碑台侧面的七处圆柱形点位,每个点位上都要严丝合缝放上对应的身份牌——
监卫的青铜印刻着兽纹,教授的桃木印嵌着银丝,统领的玄铁印,少一块、放错一个位置都不行。
等这样一套流程完完整整走完,碑台才会发出“咔嗒”一声轻响,缓缓向上升起,露出后面能容两人并行的通道。
负责监造天下殿的鲁总监,一开始摸着碑台的纹路,还以为这只是升级版的墨家机关术,无非是靠齿轮、杠杆带动的巧劲;
可等天下殿彻底建造完成,他跟着走完一次验证流程,才惊觉事情远没这么简单——
这里面既涉及光学里光线折射、色散的原理,又要精准算准机械零件的咬合角度,连身份牌的材质、厚度都得匹配点位的感应需求,还得搭配身份识别的编码逻辑,涉及的科目实在太多,根本不是物理科单独能啃下来的硬骨头。
后来鲁总监每次跟人说起这事,都忍不住拍着大腿感慨:
“这设计真是绝了!
里面的门道一环扣一环,寻常工匠就算对着图纸看,连一半的原理都想不明白,真是叹为观止!”
也正因为有天下殿那套光线验证机关的先例,宋应星刚提出用特定角度光柱触发三角面机关时,薛凤祚才会立刻点头赞同——
两人几乎是同时摸到了思路,想法不谋而合:
不如先照搬圣皇设计的验证法子,用精准对位的光柱去照顶部三角面,若是能顺利触发机关自然最好,就算试错失败,再结合古籍记载琢磨其他对策也不迟,总比盲目摸索要稳妥。
一众教授、大匠、研究员,自然明白道理,认为在理,必须试试才合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