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9章 再临空间,玉碑作用(一)(2 / 2)
外层圆圈为天道、黄道、赤道,中心方形代坤星与大明界,外围十二三角对应三十六周星辰,暗合天地运转之序。”
显然宋应星已经摸清了这空间的构成秘密——
他举着放大镜绕着四壁慢慢走,镜片在射灯下折射出细碎的光,手指偶尔会贴着墙面划过,才发现原本看似平整的岩石表面,其实刻着三道极浅的等距弧线,弧线沿着墙壁向上延伸,在顶部与石缝完美衔接,不仔细看根本察觉不出;
而头顶那方完整的巨石更不简单,仰头望去,十二个面都被精心削成了三角形,每个三角面的边角锐利得能映出人影,凑在一起正好形成三十六个尖角,薛凤祚跟着数了两遍,发现这数目竟与星象中周天星辰的数目严丝合缝,连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都能一一对应上。
再看中央图案的拓片,平摊在记录板上,宣纸边缘还沾着些岩灰。
借着射灯的光仔细瞧,那些看似杂乱缠绕的线条里,竟藏着熟悉的轮廓——
符文勾勒出的,分明就是大明界的陆岛地图!
北部连绵的山脉走势、中部蜿蜒的河流分支,甚至东部那座形似弯月的海岛,都能在记忆里的界图中找到一模一样的影子。
若不是宋应星曾抱着大明界图摹本反复研究,连偏远小岛的礁石分布都烂熟于心,换作旁人,就算盯着拓片看半天,也没法从这些细碎交错的符文里,辨认出陆岛的痕迹。
只是图案中的符文排布毫无规律,密密麻麻像蛛网似的覆盖在地图上,既不像标注方位的记号,也不像解释地形的注解,看起来与界图本身没有半分直接联系,倒像是有人特意罩在上面的一层“密码”,等着人去拆解。
另一边,方正化正和刘吹水一左一右围着汪昂,两人凑得极近,连说话时带起的气流都拂到了汪昂衣袖上。
“就是当时刘兄对着石壁读出了完整的符文表字,话音刚落还没过半刻钟,那只背甲比门板还宽的大玄龟就冒出来了!”
方正化说得格外认真,手还下意识比划着玄龟的大小,刘吹水在旁连连点头附和,眼里满是“没错就是这样”的肯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