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好久没动针线了(2 / 2)

加入书签

“这个颜色正,质感也好,给祈年做件衬衫很合适。”

黎书禾有些惊讶:“妈,您还记得祈年穿什么码吗?”

“自己儿子的尺寸,怎么会不记得。”曾诗英笑了笑,眼神有些悠远,“他十八岁离家当兵的时候,就是我给他收拾的行装。这一转眼,都这么多年了。”

黎书禾看着婆婆侧脸上细密的皱纹,忽然意识到,这个看似强势的老人,内心也有着柔软的牵挂。

她们买好了布料,又去买了些新鲜的食材。回家的路上,曾诗英忽然说:“书禾,妈知道你事业忙,但也要多注意身体。女人啊,不能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工作上。”

黎书禾点点头:“我知道的,妈。祈年也常这么说。”

“祈年那孩子,从小就不爱说话,但他心里明白。”曾诗英拍拍她的手,“你们能互相体谅,互相扶持,妈就放心了。”

回到家,曾诗英果然翻出了多年不用的针线盒,戴上老花镜,开始给儿子量尺寸裁布。黎书禾在一旁帮忙,看着婆婆熟练的动作,忍不住问:“妈,您这手艺真好,是跟谁学的?”

“我母亲教的。”曾诗英一边画线一边说,“那时候啊,女孩子都要学这些。不像现在,什么都能买到现成的。”

她停下手中的活计,看向黎书禾:“不过你不一样,你是把爱好做成了事业,这很好。妈那个年代,很少有女人能像你这样。”

黎书禾心里一动。她一直以为婆婆对她创业是持保留态度的,没想到......

“妈,您不觉得我太折腾了吗?”她忍不住问。

“折腾?”曾诗英笑了,“人生在世,有点追求是好事。只要不忘了根本,不冷落了家人,该折腾就得折腾。”

她拿起剪刀,利落地剪开布料:“你看这布料,不经过裁剪缝纫,永远就是块布。人也是一样,不经历些折腾,怎么成器?”

黎书禾若有所思。婆婆的话,让她对“平衡”有了新的理解。

傍晚宋祈年回来,看见母亲在缝纫机前忙碌的身影,愣了一下。

“妈,您这是......”

“给你做件衬衫。”曾诗英头也不抬,“好久没动针线了,手艺都生疏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