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人参好东西(1 / 2)
可剩下的花生残渣却是可以吃的,重新打成粉后可以用来煮粥或者跟豆浆一起煮来喝,味道也是很不错的。
说到煮豆浆,上回秋收回来的黄豆晒干后就收了起来,一直就没动过。
眼下油菜和冬小麦都已经种下,也是时候处理一下这些黄豆了。
除了集体统一留种的那一小部分,柳芸一家只分到了两大筐黄豆。
她准备一筐用来做豆豉,另一筐用来做日常磨豆浆和豆腐,给家里人改善口味。
把黄豆挑拣一下,洗干净后要先浸泡一晚上。
第二天再用开水煮一遍。
煮好的豆子,用洗干净的石磨加水,慢慢磨出乳白色的浆液。
不过为了让喝起来的口感更加顺滑,柳芸又让梁少斌反复磨了三遍。
然后才用纱布过滤掉豆渣,这样煮出来的豆浆味道会更加浓郁。
比她空间里的破壁机煮出来的还要好喝。
做豆腐的方法跟豆浆前面都是一样的。
只是豆浆大火烧开后要先撇去浮沫,然后就沿着一个方向缓缓搅动豆浆。
同时慢慢加入石灰水,等豆浆变成肉眼可见的豆腐粒儿就能停下了。
这里的石灰水用的不是普通石头磨成的粉末,而是石膏水。
石膏又称冰石,一般都是白色或者半透明的卵石,是含有丰富盐类矿物质的矿石,一般只会出现在沉积岩或者盐湖中。
梁少斌就是在上回发现盐矿的位置附近找到的。
不仅如此,石膏还是一味中药呢,生的可以用来清热解毒,煅烧过后又能用来止血治各种外伤。
柳芸也是在梁少斌的介绍下才知道,现代经常治疗骨折的石膏居然和点豆腐的石膏水是同一种东西。
不过用来点豆腐吃,需要把石膏石先在火上烤一下,敲碎之后再加水混合成石灰水就行了。
豆腐刚开始凝固成豆花时也是豆腐最嫩的时候。
柳芸最喜欢的吃法就是直接舀上一大勺放进碗里,然后再加点辣椒油拌一拌就能吃。
吃完了豆花,剩下的豆腐直接倒进铺好纱布的木制模具里,然后盖上盖子,用石头紧紧地压着,把多余的浆水去掉。
这样做出来的豆腐会更有韧劲,也更适合炖着吃。
除了柳芸,大院里也有人会点豆腐。
也得益于梁少斌弄来的石膏,大院这两天几乎每天都有人在排队做豆腐。
吃完了豆腐尝了鲜,柳芸他们就开始琢磨做豆豉了。
关于做豆豉,柳芸也只有一腔理论知识,之前没有亲手做过,担心第一次做失败就浪费了黄豆。
陈氏倒是做过,可是味道据梁杏花回忆着实有些不太美妙。
于是半瓶水的娘俩深入地交流了一下,又问了一下大院里晒豆豉的老手,确保万无一失才开始动手。
煮黄豆之前,一群人先是进山割了专门用来焖豆腐用的豆豉叶。
豆豉叶又叫鸢尾花,一般都长在溪水边,这种叶子闷出来的豆豉有股子清香的味道。
泡过一晚上的黄豆,再煮上两个时辰,直到把黄豆煮得一捏就烂。
再依次用豆豉叶铺在箩筐上,再铺上纱布,倒入煮好的豆子,最后再用豆豉叶包上。
剥好的黄豆放在阴凉处等着发酵。
现在深山的夜晚已经慢慢开始凉了,为了给黄豆发酵提供合适的温度,还能用旧衣服或者干稻草盖上用来保温。
大概要等上三天的时间。
再次打开豆豉叶后,里头的黄豆就长了一层洁白的白毛。
用干净的筷子搅拌一下,豆子跟豆子之间还会拉丝呢,这样就说明豆豉已经发酵好了。
这个时候就可以把盐和辣椒末之类的调味品放进去搅拌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