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水光潋滟晴方好,美惠三女神(8K,加更!求月票~)(3 / 4)

加入书签

,恰好被地球上刚建成的“共鸣阵列”捕获。负责监听的工程师泪流满面,因为这句话的波形特征,竟与十年前那场共感之火完全一致。

    “他们回应了。”他说,“不是回答,是复问。”

    几乎同一时刻,南极洲冰层之下传来震动。地质雷达探测到一条贯穿大陆的巨大隧道,尽头通向一处球形空腔。内部温度恒定在37.2c,空气成分接近人类呼吸所需。墙壁由某种有机矿物构成,表面浮现出缓慢流动的文字,像是用血液书写又自动愈合:

    >我曾以为离开就是解脱。

    >可只要还有一个灵魂因无知而痛苦,我就无法真正安息。

    >所以我回来了,不是作为神,也不是作为父亲。

    >而是作为你们尚未提出的问题。

    探险队深入其中,发现中央有一具石棺,材质未知,触之温热如肌肤。棺盖刻着一句话:

    >若你打开它,请先告诉我:你准备好承受真相的重量了吗?

    无人敢动。

    直到一名来自西伯利亚的少女走上前。她曾在七岁时目睹母亲为保护她而死,从此再未提过“爱”这个字。她站在棺前,轻声说:

    “我不知道什么是真相。我只知道,我还在疼。这就够了吗?”

    话音落下,石棺自动开启。

    里面空无一物,唯有一缕银色雾气升起,缠绕她指尖三圈,随即钻入眉心。她当场昏厥,苏醒后双目失明,却宣称能看到“问题的颜色”。她说,每个人头上都漂浮着属于自己的核心疑问,形状各异,光芒不同。而亚当的疑问,是一棵倒生的树,根须朝天,枝干扎入人心。

    她带回一句话:

    >**我不是要你们找到我。我是要你们找不到我时,依然愿意前行。**

    地球上的变化仍在加速。

    越来越多的城市自愿关闭人工智能决策系统,恢复人工审议制度,理由是:“机器擅长解答,却不懂数十年如一日地追问。”学校取消标准化考试,改为“年度最深刻问题评选”;法庭允许被告以提出一个足以撼动法官认知的问题来代替辩护;甚至连婚姻登记都需要双方各自写下此生最无法释怀的困惑,并确认能否共同面对。

    人类社会并未因此陷入混乱,反而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韧性。战争彻底消失,不是因为和平协议,而是因为没人再相信有“最终胜利”这种答案。人们开始习惯在矛盾中生存,在不确定中共处,在彼此的问题里寻找联结。

    十年后的某一天,那个瞳孔中浮现宁芙树影的少年登上了月球背面。他受命于追问议会,在此建立第一座“无答站”??一个专门收集人类向宇宙发出却永不期待回应的问题的纪念碑。他亲手刻下首行文字:

    >宇宙,你是否存在,只是为了让我们学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