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沁爽牌(1 / 2)
接下来的几天,原本门可罗雀的破败厂区,突然变得“热闹”起来。
邮递员每天都要送来厚厚几大摞信件,办公室里临时找来的几个临时工,拆信拆得手都软了。
信封各式各样,有的工整,有的随意,里面装着的信纸更是五花八门,有的甚至是用作业本撕下来的纸写的。
“快看这个,爽口佳,说喝了咱们的汽水爽口又佳!”
“这儿有个沁芳,文化人儿起的吧?”
“哈哈,这个有意思,‘透心凉’,直白!”
“还有叫南极冰的,听着就解渴!”
办公室里,大家一边分拣信件,一边念着那些千奇百怪的名字,时常爆发出阵阵笑声。
征集活动成了街谈巷议的话题,不仅在报纸上,甚至在一些单位的黑板报、居委会的通知栏里,都有人讨论着该起个什么好名字。
年轻人觉得这方式新鲜有趣,积极参与。
张忠文看着那堆积如山的信件,嘴巴都快咧到耳根子了,对着陆青阳直竖大拇指:
“青阳,我是真服了你了,这还没开工呢,名气就先打出去了,这一百块钱花得值,太值了!”
经过几天的紧张筛选和讨论,结合来信的推荐频率和名字本身的寓意、响亮度,他们最终从数千份来稿中,选定了一个呼声很高、也让陆青阳眼前一亮的名字“沁爽”。
这个名字,“沁”字带着水分渗透、滋润心田的清凉感和舒适感。
“爽”字则直截了当地点出了饮用后的畅快体验。
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又精准地传达了饮料解渴、清凉的核心卖点。
他们按照启事承诺,联系了那位提议“沁爽”的工厂女工,郑重地送上一百元奖金和一张特制的“免费饮用一年”的凭证。
同时,也在报纸上公布了最终结果,并向所有参与者表示了感谢,告知了领取赠饮券的方式。
一时间,“沁爽”这个名字,伴随着这桩新奇的“有奖征名”事件,迅速在京城百姓中传开了。
人们都在好奇地谈论和等待着,这个还没正式投产,就闹出这么大动静的“沁爽”汽水,到底会是个什么滋味儿,是不是真的能让人喝下去就感到那种透心的沁凉与舒爽。
陆青阳用极小的成本,不仅解决了命名问题。
更是成功地为即将问世的新产品,做了一次覆盖范围极广、印象深刻的预热宣传,吊足了市场的胃口。
厂房的翻修和新设备的安装调试,在张忠文的全力督促下,以最快的速度推进着。
破败的厂区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红砖墙被粉刷一新,窗户也换成了明亮的玻璃,几条崭新的生产线已经就位,只待合适的血液来让它真正运转起来。
然而,当涉及到最核心的饮料配方和成本核算时,陆青阳意识到这是自己的知识盲区。
他将这项关键任务交给了厂里原先一位姓李的老师傅和一位刚从食品工程专业毕业的年轻技术员小高共同负责。
在第一次配方研讨会上,陆青阳没有过多干涉具体的技术细节,但他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核心原则。
“李师傅,小高,具体怎么调配,用什么工艺,你们是专家,我听你们的,但我有一个要求,希望你们能尽力往这个方向去研究,我们的‘沁爽’汽水,能不能尽量少用那些化学合成香精和色素?多用些天然的、对身体负担小的东西来做基底。”
李师傅闻言,习惯性地皱起了眉头,手里捏着一小瓶橙黄色的合成色素,有些为难:“陆厂长,这……现在市面上的汽水,基本都是用这些,成本低,颜色亮,味道也足,要是改用天然果汁或者植物提取物,成本恐怕要上去不少,而且颜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