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这一路上,声声和你一起找寻想要的答案吧(2 / 4)
>可对着那些揣着心思的官员,话要拐着弯说,眼神要藏着意,连一句真心都要裹上三层假面。
谢韫様垂眸望着声声,语气里卸去了平日的温润平和,多了几分少年人难得的坦诚。
指尖无意识地在桌沿轻轻敲击,那点不耐与怅然,竟没再像往常那样藏进眼底的深邃里,露出点厌烦和无奈来。
不是说唐知州不好,也不是怪哪个大臣如何。
他知道,身在朝堂之中,有太多的身不由己。
而戴着面具说话,是在浮沉之中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
他只是,不太喜欢这样。
可又不得不这样。
反反复复,来来往往,长期如此,心生倦怠。
像是心口压着一块浸了水的棉絮,沉得慌,却又寻不到一个透气的出口。
明明做的是对的事,走的是该走的路,可每多一次虚与委蛇,就觉得离心里那个想要做的自己,远了一分。
他顿了顿,看向窗外,声音里染了点无奈的喟叹,“声声,这天下,从来都不是只靠刀剑就能护得住的。”
谢韫様抬手按了按眉心,语气轻得像被晚风卷着,连眼底的光都黯淡了些:“有时候会想,若能一直只做‘除恶’的事便好了——不用猜人心,不用藏真心,可偏偏……”
可偏偏,生在中宫,他生来便被郑皇后亲手戴上了面具。
他是皇后的长子,是太子,是郑家的人,他要扛起死去的弟弟的期望,要撑起母后在深宫站稳的根基,更要撑起甚至光耀郑家的门楣。
那面具哪里是旁人给的?
分明是从他记事起,便被母后亲手绣了金丝、缀了珠玉,一针一线缝在骨血里。
小时候他不懂,只觉得母亲教他的话、教他的笑,都像隔着一层薄纱,明明暖着,却不真切。
弟弟自幼体弱,从弟弟出生起,母后便告诉他,弟弟的身体注定与太子之外无缘,而他,注定是太子。
他要从小学习如何面面俱到,他要做事果断狠绝,甚至是心狠手辣,只要能彻底解决威胁他地位的人。
所以他不能喜欢那些在郑皇后看来没有任何意义的东西,他要带着弟弟的那一份一起,完成太子的使命。
母后总在他耳边说:“阿様,你不仅是你自己,你还是你弟弟的依靠,是郑家的希望。”
那些话像一道道刻痕,把“太子”两个字深深凿进他的骨血里——要沉稳,要狠绝,要把所有的柔软都藏起来,连对亲弟弟的疼惜,都要裹上一层“太子该有的模样”。
直到弟弟走了,直到他被推上太子之位,才猛然懂了——那不是薄纱,是护着他,也困着他的壳。
甚至母亲再也没喊过他“阿様”,只剩下“様儿”。
谢韫様指尖抵着唇角,喉间滚过一声极轻的叹息,连眼神都沉了下去:“有时候看着镜里的自己,都分不清哪张脸是真的。是对着山匪时眼里带劲的谢韫様,还是对着官员时笑意温吞的太子?”
他顿了顿,看向声声,语气里竟也掺了点茫然,“声声,你说,这面具戴得久了,会不会就摘不下来了?”
声声其实没太听明白,却又能明白。
她不懂什么东宫根基,也不懂什么朝堂平衡,更不懂被自己的娘亲这般逼迫是什么感觉。
可她看得见太子哥哥垂眸时,眼底藏着的、连晚风都吹不散的沉郁。
也听得见他说“摘不下来”时,声音里那点连自己都没察觉的慌。
就像她昨天突然觉醒的:想帮大家,却怕自己反而添了乱,那种“想做好却又身不由己”的闷,她是懂的。
声声悄悄挪了挪身子,挨得他更近了些,小手动了动,终于轻轻拉住了他垂在身侧的衣袖。
指尖触到他微凉的袖口,她仰着小脸,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