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春节(二)(2 / 4)

加入书签

,温声道:“奶奶,您慢点,不着急,车等着您呢。”

    老人抬起头,有些浑浊的眼睛里带着感激和惊喜:“哎呦,谢谢你了,小伙子……人老了,腿脚不中用了……”

    陈秋铭小心地搀扶着老人,慢慢走到车边,又扶着她踏上踏板,在唯一的空位上坐稳。老人坐好后,连连向他道谢:“谢谢啊,好孩子,真是好孩子……”

    司机见状,也不好再说什么,摇了摇头,发动了车子。车上的几位乘客纷纷向陈秋铭投来赞许的目光,甚至有人轻轻鼓了鼓掌。陈秋铭有些不好意思地朝车里挥挥手,后退一步,看着小巴车喷出一股白烟,晃晃悠悠地驶离了车站。

    虽然没赶上这趟车,需要再等二十分钟坐下一班,但陈秋铭站在寒冷的站前广场上,心里却觉得异常温暖和踏实。这种举手之劳带来的充盈感,远比抢到一个座位更为珍贵。

    二十分钟后,他坐上了下一班绿色小公交。车子同样晃晃悠悠,沿着熟悉的省道驶向县城。窗外的田野覆盖着未化的积雪,显得辽阔而静谧。

    到达县城的老火车站广场,陈秋铭下了车。相比高铁站的略显冷清,这里才是林县真正热闹的交通枢纽。各种班车、出租车、三轮车混杂在一起,人声鼎沸,充满了生活气息。

    时近岁末,年味已然悄悄浸润了这座小城。陈秋铭没有像往常一样急着转乘回乡下的班车,他决定先在县城里逛一逛,感受一下这久违的、带着年味的故乡街景。

    他将行李寄存在车站旁一家熟悉的小旅店里——老板还是那个爱看报纸的大爷,只是皱纹更深了些。然后轻装上阵,沿着站前大街缓缓向东走去。

    越往东走,过年的气氛越发浓郁。街道两旁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摊位,像是突然长出来的蘑菇,售卖着年节必备的物什。卖冻鱼冻鸡的摊子前围满了人,整条的大白鱼、肥硕的土鸡被冻得硬邦邦,整齐地码放在塑料布上;卖豆包、烧饼、粘豆包的摊位热气腾腾,面点的香甜气味在冷空气中格外诱人;还有卖“粘耗子”(一种用糯米面包裹豆馅、用苏子叶包裹蒸熟的特色小吃)的,那独特的清香勾起了陈秋铭童年的味蕾记忆。此外,卖春联福字的、卖干果炒货的、卖烟花爆竹的……琳琅满目,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构成了一幅鲜活生动的县城年集图。

    陈秋铭饶有兴致地边走边看,不时停下脚步,看看这,问问那,仿佛要将这份热闹和烟火气深深地吸入记忆里。

    走到站前大街的中段,是一座横跨铁路的立交桥。陈秋铭信步走上桥面。寒风顿时凛冽了许多,视野却豁然开朗。

    向西望去,不远处就是林县火车站的站台和轨道,几列绿皮火车静静地停靠着,像蛰伏的钢铁长龙。向东望去,铁路线在此分岔,一条向东延伸,通往坤西、东方红等方向;另一条转向北方,指向五台河,以及更远的新州。

    就在这时,一列绿皮火车缓缓从林县站驶出,汽笛长鸣,沿着向北的轨道加速离去。陈秋铭的目光追随着那列火车,心中微微一动。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