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0.非得逞强(5 / 6)

加入书签

,千里迢迢也要来。

    女人们就不一样了,甭看科技发达,有些痛经它就是治不了。

    好些人去医院检查,这没有事那也正常,但就是痛啊。

    来小郭这边一调理,严重的多喝几副药,要是轻微的,益母草红糖姜片,不同人不同搭配,尽管回去煮了喝吧!

    既便宜,效果还好。

    一来二去的,真让大家宣传出来了。

    如今这每天十好几个人排着队就是铁证。

    乌兰还琢磨着:“你说这诊所护士好招吗?”

    宋檀想了想:“应该挺好招的。”

    村里的教育和知识面是极其有限的。

    许多女孩子们上学报考时,因为成绩原因,可能稀里糊涂就往护理这些专业报了。

    因为在老一辈的思想中,学这个专业,出来总是饭碗不愁的嘛。

    问题是,现在进正规医院,那真是千难万难啊,好多人学了这个,最后要么转行干别的,要么去药店去小诊所上班。

    他们这虽然是乡下诊所,但正因为是乡下,可能十里八乡离得近,有些年轻人就喜欢留家里呢。

    宋檀就说道:“妈,你不用操心了,凭小郭医生的口碑,只要跟病号们说一声想招个助手,十里八乡有的是人把消息传出去的。”

    那些个来调理身体的大婶们,关系网可是四通八达呀!

    乌兰嗔她一眼:“我能不知道招人好招吗?你有个远房表叔家的女儿,学的就是这个。结果进医院做护士要掏一二十万……他舍不得,孩子就去诊所上班了。”

    乡下孩子,学这个的真挺多的。

    但问题是:

    “我怕有些人介绍过来的不成器,死缠烂打的,或者想偷学她的手艺的……扯来扯去的,不是麻烦吗?”

    乡下地方没有城里监管那么严格,像这些简单的理疗手段,很多人不需要证就能自己在家干。

    卫生环境和技术都无所谓。

    可万一坏了口碑,人家非说是在这诊所里学的,那不是癞蛤蟆趴脚面,不咬人膈应人吗?

    这倒是真该考虑的,但——

    “我燕平哥在那儿呢!”

    宋檀笑了起来:人家敢不敢来上班还是两码事儿呢,更别提搞事儿了。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