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0.怎会如此!(2 / 6)

加入书签

sp;  王青本来想说些营养均衡之类的老话,但顿了顿,想起领导的性格,于是又笑着答应:

    “给您多拿两个吧,这边不光有豆腐乳,还有各种咸菜酱菜,咱们都一一尝过。”

    就是得跟厨房说一声,这馒头做小些,不然万一太好吃,吃多伤了肠胃,那可就不美妙了。

    他见对方面前的文件都没打开,此刻正端着杯子,颇有耐心地倾听,于是讲的越发细致:

    “另外,老宋家还给村里捐了娱乐广场。之前听说请了戏台,广场维护等这方面的收入交给村委,于是又空出两个工作岗来。”

    “据说最近两个月,差不多每个月都要接待五六次公司团建。”

    相比于宁城,云城就没有什么支柱型产业了,因而那边的公司规模也都不大。

    小公司若花大价钱团建,一般老板是舍不得的,而云桥村这农家乐,就成了个好去处。

    一来,在村委布置团建活动等,花钱相对低廉。

    二来,那边的豆腐、蔬菜也都相当有名,员工们就算要挑拣环境,走时却仍是忍不住大买特买,基本来过的都满意。

    再来,若真想盘桓两天,陆川的民宿被排除掉,张燕平的民宿却是从特价99到两百多,都有房型可选。

    加点钱的话,甚至可以吃食堂的套餐。

    如此,农家饭也包上了。

    那些心眼儿比算盘珠子还多的小企业老板,就喜欢这样的好地方。

    小祝支书说每个月最低五六次的团建,那还真是保守了,最多的一次周末,一天内有3家。

    这些都有实际订单可查,颤音上也能刷到大把大把的本地人前来游玩的视频。

    虽然其中不乏悄悄吐槽抠门老板的,但在最后,大家总还要夸一下这边的蔬菜、豆腐、环境等。

    王青知道领导的风格,讲起话来并不夸大其词。反而踏实有物,还常有数据佐证。

    听起来不像是描述乡村发展,而是一份带性质的【致富经】或者基建故事。

    此刻,领导已经坐直了身子,甚至若有所思。

    他则继续娓娓道来:

    “开春时,农场还曾跟村民们合作,推出了生长期短的蔬菜让村民们自行种植,并不定期抽查,杜绝了滥竽充数的可能。”

    “这些蔬菜,在云城本地,有一家姓赵的菜贩会定期上门收购,价格给的是精品菜的价格,主打的也是精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