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鼓楼脚下的惊梦(1 / 3)

加入书签

周明远是被一阵剧烈的颠簸晃醒的。

后脑勺磕在坚硬的木板上,钝痛顺着脊椎往上窜,他猛地睁开眼,入目却是一片陌生的灰黑色。不是宿舍那盏熟悉的白炽灯,也不是图书馆里泛黄的书页,而是铺着粗麻补丁的车顶,缝隙里漏进几缕昏黄的天光,混着尘土和牲口粪便的味道扑面而来。车斗随着骡蹄踏在青石板上的节奏剧烈震颤,周明远恍惚间摸到身下湿漉漉的痕迹 —— 是浸透麻袋的夜露,冰凉刺骨。

“嘿,这位爷,您醒啦?”

粗犷的嗓门在耳边炸开,带着浓重的京片子口音。周明远撑起身子,才发现自己正蜷缩在一辆骡车的车斗里,周围堆着半车干枯的槐树叶,身下垫着的麻袋硌得骨头生疼。赶车的是个精瘦的汉子,穿着打补丁的短褂,腰间别着杆旱烟袋,正扭头朝他咧嘴笑,露出两颗焦黄的牙。那人袖口还沾着昨夜的酒渍,在晨光下泛着酸腐的气味。

“这是…… 哪儿?” 周明远的声音干涩得像砂纸摩擦,脑子里嗡嗡作响。他记得自己昨晚还在宿舍赶论文,题目是《〈狼烟北平〉中的北平市民心态研究》,对着电脑屏幕上的剧情梗概和历史资料熬到后半夜,怎么一睁眼就换了地界?喉咙里泛起铁锈味,像是吞了半块血痂。

“哪儿?鼓楼根儿下呗!” 赶车汉子往地上啐了口烟油子,马鞭往骡臀上轻轻一抽,惊起几只在车斗角落打盹的苍蝇。“您昨儿个醉倒在德胜门内大街,抱着电线杆子喊‘抗战必胜’,还是我家掌柜的好心,让我把您捎回车行。” 汉子说话时,周明远注意到他右耳耳垂有道新鲜的豁口,像是被利器割过。

鼓楼?德胜门?抗战必胜?

这些词语像惊雷般在周明远脑子里炸开。他猛地扑到车沿边,撩开车帘往外看 ——

青灰色的城墙在晨光中绵延伸展,墙根下的土路坑洼不平,几辆胶皮轮子的洋车正慢悠悠驶过,车夫们穿着短衫,脊梁骨弯得像弓。路边的铺子刚卸下门板,挂着 “聚宝阁” 牌匾的古玩店门口,伙计正用鸡毛掸子拂拭着门框上的积尘,门楣上的铜铃在风里叮当作响。远处的鼓楼巍峨矗立,飞檐翘角上的瑞兽依稀可见,晨钟的余韵似乎还在空气里震荡。街角茶馆飘出蒸腾的水汽,混着焦糊的豆汁味儿,几个穿着长衫的老者围坐在八仙桌旁,压低声音议论着南苑兵营增兵的消息。

这不是 21 世纪的北京。没有高楼大厦,没有汽车鸣笛,甚至连行人的穿着都带着浓浓的年代感 —— 短褂、长衫、布鞋,偶尔有穿制服的警察走过,腰间挂着的警棍随着脚步晃悠。周明远注意到街角墙根下蜷缩着几个面黄肌瘦的孩子,他们盯着路过的早点摊,喉结不停滚动,衣摆上还沾着昨夜宵禁时留下的泥渍。

周明远的心脏疯狂擂动起来,他下意识摸向自己的口袋,手机、钱包、身份证,所有属于现代的物件都消失无踪。就在指尖触到布料的瞬间,他突然感觉一阵温热的气息从腹部蔓延开来,眼前竟凭空浮现出一间约莫十平米的石屋:墙角堆着成箱的青霉素、罐头,墙上还挂着几把崭新的勃朗宁手枪。石屋地面泛着冷光,角落蛛网间垂落着一张泛黄的北平城防图,上面用红笔标注着日军驻屯军的部署。

“难道……” 周明远强压下内心的震惊,不动声色地尝试用意念触碰这些物资。指尖虚点的刹那,墙角的青霉素箱竟真的消失在光芒中,再摸自己腰间,已经多了个鼓囊囊的帆布包。包带摩挲掌心时,他摸到细微的刻痕,像是某种密码或是标记。

“掌柜的,咱快到同和车行啦!” 赶车汉子的吆喝声拉回了他的思绪。

同和车行?

周明远的瞳孔骤然收缩。这个名字他太熟悉了 ——《狼烟北平》里,主角文三儿赖以生存的地方,那个由天津混混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