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夜宴同心,共保江山(1 / 2)
雍正二年腊月三十,乾清宫的除夕夜宴已过了大半。
殿内二十四盏盘龙烛烧得正旺,烛芯偶尔爆出细碎的火星,烛泪顺着描金烛台缓缓淌下。
在光可鉴人的金砖地上积成小小的蜡池,映得满殿光影明明灭灭,连梁柱上悬着的“正大光明”匾额,都被染得添了几分柔暖。
席间众人或浅酌屠苏酒,或拈着碟中精致的点心,目光大多落在殿中舞姬身上——谁又敢在这样的场合失了礼数呢?
便是宗室亲王们私语,声音也压得极低,生怕扰了这殿内的秩序,更怕龙椅上那位的目光扫过来时,自己有半分不妥帖。
殿角的乐师们指尖不停,《万寿长春》的曲子从笛管与笙簧间缓缓流淌出来。
笛音清越如泉,笙声婉转似云,缠缠绵绵绕着朱红梁柱打了个转,又飘向殿中。
八位身着水红宫装的舞姬踩着节拍旋身,腰间缀着的银铃随舞步轻响,裙摆甩开时,如春日里骤然绽放的牡丹。
层层叠叠的云锦绣线在烛火下泛着柔光,连裙角绣着的金线缠枝纹,都看得真切,引得席间众人目光不由自主地追随着。
没人敢大声喧哗,连饮酒的动作都带着几分小心翼翼——毕竟龙椅上的皇上目光淡淡扫过来时,谁都想不起方才在偏殿候驾时,还说过些什么玩笑话。
怡亲王胤祥端着银质酒盏,浅啜一口琥珀色的屠苏酒,侧头对身旁的庄亲王胤禄低声道:“今年教坊司的舞姬,比去年更显灵动,这《万寿长春》的曲子也奏得比往年更有韵味。”
胤禄点点头,手指轻轻摩挲着杯沿,声音压得几乎听不见:“皇上素来重规矩,今日能容这般热闹的乐舞,已是难得的宽和了,咱们更得守着分寸。”
殿右首的后妃席位上,气氛却比宗室那边更显柔缓。
甄嬛身着月白色绣折枝玉兰的旗装,宽大的袍袖下轻轻护着小腹,手边放着一只錾花银暖炉,炉身裹着青缎套子。
槿汐正弯腰,用银签轻轻拨了拨炉中银丝炭,确保暖意始终不散。
她身旁的惠贵人沈眉庄穿石青色旗装,素净中透着端庄,另一侧的安陵容则是浅粉色衣饰,三人皆是有孕在身。
坐得离炭火盆最近,连面前的菜肴,都是御膳房特意备下的清淡口味。
“姐姐瞧这舞姬的身段,真是步步踩着拍子,连银铃的声响都与曲子合得严丝合缝。”
甄嬛侧头,声音轻柔得怕扰了殿内的乐声。
沈眉庄含笑点头,目光落在舞姬裙摆的绣活上:“这云锦该是江宁织造新贡的,你看那牡丹的花瓣,用的是‘盘金绣’,在烛火下才这般亮堂。”
正说着,槿汐上前一步,手中捧着一只白瓷描金碗,低声道:“小主,太医叮嘱的安胎药温好了,这会儿喝正好,不凉不烫。”
甄嬛微微颔首,槿汐便屈膝,小心地将碗递到她手中。
沈眉庄见了,也对自己的宫女采月道:“把我的也拿来吧,省得待会儿忘了时辰。”
安陵容身边的锦绣动作更快,早已捧着药碗候着,轻声道:“小主,您的药也温着,奴婢尝过了,不苦。”
三位有孕的妃嫔就着宫女的手,小口饮着安胎药,药汁虽带着淡淡的苦涩,她们却喝得格外认真——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小腹,那里藏着比任何礼数都更重要的东西,是大清的龙裔,也是她们在这深宫中最坚实的依靠。
“莞贵人、惠贵人、谨贵人身子不便,不必强撑着看舞。”
雍正帝的声音突然从龙椅上传来,目光越过席间众人,落在三位后妃身上,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关切。甄嬛忙放下药碗,与沈眉庄、安陵容一同起身屈膝,甄嬛柔声回道:“谢皇上体恤,臣妾瞧着这舞热闹,倒不觉得累,能陪皇上、太后过除夕,心里欢喜。”沈眉庄与安陵容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