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丰富的点评,历史偏移越来越大了(二合一)(6 / 8)

加入书签

    ——《东洋的悲剧:宋的灭亡》

    不论是正史,还是传记演义小说,全是一片赞扬,赵谌心里爽爽的。

    之后,赵谌又看了几条严肃文献的点评,而后目光继续下移。

    “竟然是后世名人点评?”赵谌没想到,这次的点评,竟然如此丰富。

    他本以为这次之后,惯例是网友点评才对,没想到竟然出现了很多名人。

    这次的后世点评,太丰富了!

    当然,从现代文献可以看出来,现代史学家们的评价,就更为深刻了。

    甚至之后的文献中,字里行间都能看出,对自己独属的“向人心行霸道法”的复杂。

    想说自己秉性癫狂又觉得不妥。

    毕竟自己从逃亡到现在,都很稳重。

    说自己稳重,城府深沉,可做出的选择,又是那么的极端疯狂。

    可以看出得来,正如自己所料,史学家确实在皱眉了,文字里透着一股别扭。

    对此,赵谌只是心底一笑。

    真正的原因,谁又能谁想到,行霸道于天下人心,是当时为了说服宗泽三人的借口?

    只是他也没想到,这行霸道于天下宋人之心的说辞,对后世竟然有那么大的影响。

    不但给南宋立下了政治正确,岳飞也因自己这番话,命运被改写,得以善终。

    “……”

    “宋室南渡,独太子谌北峙同州,十岁而殉社稷。刚烈之气,千载下犹能激荡人心!”

    ——(明)王阳明《传习录·补遗》

    “同州一炬,谌魂归蒿里。以童稚之身,行霸王事,虽败亦足令狐鼠辈羞死。”

    ——(明)李贽《焚书·读史札记》

    “……”

    “考同州之役,太子谌非不能走,乃不愿走。所谓‘舍生取义’,童而践之矣。”

    ——(清)曾国藩《求阙斋日记》

    “……”

    “吾国民族精神之不死,于十龄之烈太子身上见得最真。其价值远超一座城池。”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赵谌太子是同州城头的一把火,烧穿了‘积弱’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