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板上钉钉(求月票)(3 / 4)

加入书签

文化协会,又开始盗掘邯郸赵王城和北魏平城遗址”

杨荣不愧是老资格的情报处长,博闻强识,这些情报信手拈来。

这些信息有的张义听说过,有些则是第一次听闻。日寇盗墓不仅仅是为了掠夺文物资源、文化侵吞那么简单,除此之外,还有为自己实行殖民统治提供“历史依据”,构建所谓“日中同祖”、“满蒙匪中国”等虚假历史叙事,扭曲中国历史脉络,削弱民众的文化认同和民族意识,从而推行文化殖民,实行精神层面的控制。

顿了顿,杨荣继续说:“弱国无外交,清政府除了抗议还是抗议。到了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军阀自己也盗,谁还有心思管日本人。土匪、盗墓贼是有模学样,呵呵,这里面最出名的就属马福田了,他原本准备盗掘东陵,谁知消息泄露,孙殿英这个黄雀在后。”

这位孙某人盗墓可能是史上最没有技术含量的一次,不用看风水,不用罗盘,更不用洛阳铲,只用一样东西:炸药。

说到此人,杨荣蜻蜓点水,点到为止,毕竟此人从东陵带来的宝物早就送给了常某人、夫人等一干皇亲国戚,以此换得新五军军长的位置,戴老板就是他的引路人。

岔开这个话题,张义一边翻阅卷宗,一边问:

“最近地方上盗墓的多吗”

“多,屡禁不止。”杨荣叹了口气,“沦陷区我们鞭长莫及,只说国统区,长江南北,盗墓贼自成体系,分南北两派。北派有辽沈帮、恒洛帮、关中帮等等,常用工具是洛阳铲。南派包括长沙、江宁帮、岭南帮等,他们用的是短柄狙。要说这里面技术最精湛的,又属长沙土夫子,他们对墓边的泥土辨别能力很强,据说还煞有其事地总结出了‘望闻问切’四字要诀。”

“土夫子”不是指某个人,原本是对长沙以卖黄泥为生者的俗称。

还有人卖黄泥时代不同,这年头长沙城里的老百姓都以烧煤炭为主,而煤炭中需要加人黄泥以增加耐烧度,所以对黄泥巴的需求极大,于是逐渐衍生出卖黄泥的职业。

而优质的黄泥“糯米泥”多为古墓墓坑的回填土,土夫子们在挖掘黄泥时偶尔也会挖到陪葬品,发现有利可图之后,直接改行做起了盗墓贼。

乱世之下,恶就彰显。人为了活着,什么事干不出来,当兵不成就盗墓,盗墓嫌少就抢劫,胃口大了就杀人越货。

盗墓贼可不讲仁义道德,起了贪心,即便合伙盗墓的大多是亲戚,而且是血亲,但儿子埋老子的事也时有发生。

据说为了防止这种事发生,盗墓界不得不改了规矩,变成儿子下洞,老子守坑,这才保得平安无事。

张义思忖着,他依稀记得中国的铀矿主要分布在湖南、贵州、广东、内蒙、辽宁等地,内蒙、辽宁、广东鞭长莫及,但最起码得保证湖南、贵州不出事,否则一旦日谍和这些唯利是图的盗墓贼勾结,后果不堪设想。

“麻烦杨处长嘱咐湖南、贵州那边情报处的兄弟帮我留意一下,看看近期有没有打着探险、考察、盗墓旗号活动的可疑分子,张某感激不尽!”

“放心,既然是老板嘱托的任务,事关党国安危,杨某责无旁贷。”

“谢了,杨处长,我那里还有一副《古梅图》,虽比不上送给戴老板的《墨荷图》,但也别有一番韵味,等我出去,便送到你府上。”

杨荣大有深意地看了他一眼,双眼发亮:

“这可是好东西,从哪里搞到的”

“余大成,市府建设局的副局长.”张义简单解释了几句。

“老弟啊,还好你手快,将他截住了。否则这个腐败分子溜了,珍宝也跟着流落他乡,那你我岂不成了国家的罪人了吗”他言语间竟有些愤慨。

张义顺着他的话说:“是啊,珍贵的东西就应该留在懂行的人手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