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青州技术学院(2 / 3)

加入书签

建三县的基础手工业框架。

    以技术学院为培训基地,快速推动冶炼、锻造、木工、烧窑、织布、酿酒等基础产业在各县落地。这项工作的展开并不复杂,只需要买地、建房、搭建设备、招募工匠即可。相应文件直接从青州府出具,各县府甚至都没有直接干涉的权力。

    至于那位前来监督的李默,林川也安排妥当。

    此人出身儒学世家,向来视工艺技术为“奇巧淫技”,对建工坊、练技艺之事避之不及,压根不愿沾手,这倒省了林川不少解释斡旋的功夫。​

    为了稳住这位王府来的幕僚,林川遍请青州境内的文士大儒,每日相陪李默于府中雅集,谈诗词歌赋,论经史子集,时而品茗论道,时而挥毫泼墨。

    这群老夫子本就与李默气味相投,几番畅谈下来,把个认死理的李默哄得乐不思蜀,整日沉浸在文墨雅趣之中,对林川在城外大兴土木、招募工匠的举动,竟无暇多问,更谈不上掣肘。​

    林川这般费心周旋,并非怕了李默,而是另有考量。

    一来,李默毕竟是镇北王亲派的监官,明面上的体面必须给足,若是贸然给他穿小鞋或是闹到决裂,难免落个“抗命不遵”的口实;

    二来,更关键的是,李默乃是镇北王二公子赵景岚的心腹。

    赵景岚在王府势力中的分量不轻,尤其是军权在握,与这位幕僚维持融洽关系,既是给赵景岚留了情面,也是为自己在王府中埋下一条转圜的后路。

    这般借力打力,既稳住了监督者,又能放手推进自己的规划。

    这才是林川计划长远的治政之道。

    没过多久。

    “青州技术学院”成立并广招学员的消息一出,立刻在青州掀起轩然大波。​

    不少大户联合文士起草弹劾文书,径直递往青州府衙。

    要知道,数千年来手工技艺始终秉持“口传心授”的规则,“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更是行规常态。许多大户的发家根本,就系于独门技艺的垄断。

    而技术学院这类机构,历来只附属于官家营造司,招生全凭关系门路,从未有过面向大众的先例。​

    如今青州技术学院竟然面向大众招生,显然是破坏了既定的规则。

    与反对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底层民众的狂热。

    作坊主们连夜带着学徒赶往报名点排队,生怕错失名额;城外各个村子也炸开了锅……

    往日农家子弟要么种地,要么进作坊当学徒,如今能进学院学手艺、将来做技工赚银子,相对于整日在庄稼地里忙活,实在是又体面又有奔头。​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