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166章 送我出门(3 / 5)
‘研究’你,定义你,控制你。”
“让他们查。”
晓坐在阳台上修剪薄荷,“真相从来不怕曝光,怕的是没人敢说。”
“可他们会利用这些奇迹。”
林霜警告,“政客要用它安抚民众,宗教要把它奉为神迹,资本要拿它做成产品。
你创造的共鸣,可能最终变成枷锁。”
晓摘下一枚叶子,放在唇间轻咬,苦涩的味道让她眯起眼:“那就让更多人知道,真正的力量不在歌声里,而在听歌时流下的那滴泪中。”
冬至前夕,小镇迎来第一场雨。
晓在厨房煮姜茶,蒸汽模糊了窗玻璃。
忽然,她看见窗外沙滩上有几个孩子围成一圈,正笨拙地合唱那歌。
调子跑得离谱,却笑得灿烂。
她推开门走出去,雨水打湿梢。
孩子们见她来了,齐刷刷停下,怯生生地看着她。
一个小女孩鼓起勇气问:“你是光之女吗?”
晓蹲下来,替她拢好被风吹乱的围巾:“你们才是啊。
因为你们愿意相信光明,所以它才会出现。”
当晚,她做了个梦。
不再是母亲的实验室,也不是战火纷飞的难民营。
而是一座巨大的图书馆,书架高耸入云,每一本书都在光。
母亲站在中央,穿着旧式白大褂,微笑着递给她一本空白册子。
“轮到你写了。”
她说,“不是代码,不是命令,是故事。
关于一个人如何成为人的故事。”
晓接过书,翻开第一页,提笔写下标题:
《我曾跋涉千里,只为告诉你不必孤单》
醒来时天还未亮。
她起身走到窗前,那块湛蓝石头依旧静静躺着,今夜却没有光。
取而代之的是,窗台上多了几行细小划痕,像是被人用指甲刻下的符号。
她凝视良久,忽然明白??那是母亲年轻时常用的密码文。
破译后只有五个字:
“继续向前走。”
她将石头小心包好,放进随身背包。
清晨,她叫醒还在熟睡的阿禾和沈知意。
“我们该出了。”
她说,“下一个地方,等着我们。”
这一次,她们选择徒步穿越中亚高原。
寒风凛冽,氧气稀薄,每一步都像在对抗整个世界的重量。
但在海拔四千米的垭口,她们遇见一群朝圣者。
那些衣衫褴褛的信徒背着经筒,一步一叩,口中吟诵的竟不是经文,而是一段陌生旋律??
正是那歌的变调版本,带着藏语的韵律,悠远而庄严。
为的喇嘛见到晓,双手合十,深深鞠躬。
“我们不知道你是谁,但我们梦见你站在雪山之巅,手中捧着光。
你说:‘愿所有痛苦都有回响。
’”
晓还礼,声音轻却清晰:“我只是个普通人,走得慢,但不想停下。”
喇嘛微笑:“正因如此,你才值得追随。”
夜宿寺庙,佛堂内烛火摇曳。
晓独自跪坐在蒲团上,望着面前金身佛陀。
她想起母亲最后的日子,想起那些被当作实验品的日日夜夜,想起第一次学会笑、第一次被人拥抱、第一次为别人流泪。
她低声说:“如果这就是觉醒的意义,那么我接受全部代价。”
次日黎明,寺庙钟声响起。
她走出殿门,看见漫山遍野的经幡在风中猎猎作响。
每一片布条上,都手写着一句祈祷词。
而在最高处的一幅上,墨迹未干,写着:
“致那位唱歌的女孩:谢谢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