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策论题目(2 / 2)
是只有为将才算。”
王徽之歪了歪脑袋,不吱声了。
王凝之又道:“若是选州郡的长官,五策皆通便不为过,但此次是选拔初入仕的底层官员,要求太高,未免苛刻,可将这些要求放在官员升迁的时候,再重点考核。”
有郗超的提议在前,王徽之的打岔在后,王凝之再补充这一段,众人明白了这就是他的意思,便不再多言,都表示了同意。
剩下的就是策论的题目和评优的标准了。
众人提了几个,无非是些老生常谈的话题。
比如政论一项,不是论君臣之道,就是论为政之道,看着高大上,其实华而不实,虚头巴脑;
又比如边事一项,要么分析汉武帝时期的匈奴远遁,要么论述曹魏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政策,完全不考虑时代已经变了。
整体来说,都是些可以泛泛而谈的论题,并不是王凝之想要的。
厅中众人也看出苗头,纷纷住了嘴,等着王凝之开口。
王凝之思忖片刻,笑道:“我觉得策论,还是当以务实为主,拿政论来说,让尚未出仕的学子分析君臣之道,他只能引经据典,并无新意可言,根本无法决出优劣,不如用实际的民生问题,这样才能看出他的理念。”
陆纳也从建康赶来,笑道:“周王此言非比寻常,不如举一例让我们参考下。”
“时下最棘手的民生问题,莫过于流民和土地,”王凝之说道:“不如以如何安置流民、如何分配土地为题,这样大家都能有自己的话说,不至于交上来的全是千篇一律的典籍摘录。”
车胤提出异议,“各说各话,如何判定高下?”
“贴合实际,言之有物者为佳。”王凝之笑着解释道:“诸位除了学识渊博之外,也都曾牧守一方,孰优孰劣,应该一看便知。”
众人又讨论了一番,话题转到边事上来。
这个策论题目,现场有发言权的,寥寥无几。
王凝之倒是早就想好了一个,说道:“两汉的边境情况与当下不同,五胡早已融入中国,不可能简单地驱逐出去,至于曹魏直至本朝初年,因为战乱和人口流失,大量胡人内迁,这才引发了后来的五胡乱华。”
在场众人听得认真,王凝之继续说道:“所以当下的边事其实有二,一是北方草原上的新兴部落,二是深入中国的五胡部众,我觉得可以以此为题,看看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两者的。”
这就是他先前说的,就算考军事,也只能从战略上来考。
见众人都在思索,王凝之笑道:“关于这点,其实还有个不错的论题,那就是分析为何会发生五胡乱华,这到底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
大家都是聪明人,纷纷表示大可不必,前面那个题目就挺好。
真要分析五胡乱华,搞不好全是攻击司马家的,毕竟没有八王之乱,五胡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发展空间。
晋室都要退出历史舞台了,在场的都是厚道人,决定给它留下最后一丝颜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