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希望不灭(2 / 3)

加入书签

入了白热化的阶段。他绞尽脑汁想着对付寂灭的办法。如果说最初的比斗还要顾忌一点二人的意识强弱,那么中段的比试就是考较二人的见识多寡,而眼下这个阶段,比试的就是二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对这个世界规则的把握。随着能量的流失,寂灭将无相一点点的吞噬掉,余渊的思维也越来越迟缓,渐渐的陷入了一种空寂状态,无思无觉,恍如入定。可这并非是主动的入定静思,而是因为意识的停滞导致的僵化,相当于后世说的植物人,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余渊的这段神识也就寂灭了。彻底烟消云散。

浑浑噩噩当中,余渊的意识突然闪过一道光芒,将他本已经昏沉的神识照亮,恢复了一点灵光。那是他神识最后的自救。清醒后的他顿时大惊,自己竟然在不知不觉之间着了道,差点没就这么糊里糊涂的死去。他迅速查看了一下自己的神识,此时已经削弱的十不存一。按照这个速度下去,最多十几个呼吸后,他的神识将重新归于死寂。当然这种现象是因为寂灭的侵袭,一旦将死寂破掉他自然也就恢复了正常。可这寂灭要如何克制。他感觉自己的cpU都要烧了。不过终于一个念头还是从他的脑海深处涌了出来,那是潘多拉盒子的传说。

在希腊神话中,潘多拉是宙斯用粘土做成的地上的第一个女人,作为对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的惩罚,送给了人类。不要问我为啥送个女人算是惩罚,我也不理解。这个或许和后来发生的事情有关系。后来这个据说魅力四射的娘们处于好奇打开了一个宙斯嘱咐不能打开的盒子,于是乎从里面飞出了贪婪,诽谤、嫉妒、瘟疫等等灾难和负面情绪,等这洋娘们发现后也是怕极了,赶忙将盒子盖上。可惜这个时候所有不好的东西都已经释放出来了,盒子里面只剩下了希望。不过也好在还有希望在,所以人类才能够在众多痛苦的侵袭下,坚持了下来。当初看到这段故事的时候,余渊不过一笑而过。对于什么奥林匹斯山一类的希腊神话体系,他只是抱着游戏的心态去了解,从来没有当真。而今天这灵光一现,却是因为这个故事给了他一点启迪。尽管文明底色不同,但人类的智慧在某个层面之上还是会不约而同的朝着一个方向出现交点。

比如这个故事隐喻着女人是祸水的概念,在华夏文明中也有相同的观念。当然了这绝不是余渊对女性有什么偏见,只是单纯分析历史而已。回到正题,这个故事突然闪过,如同在余渊浑浑噩噩的意识中点亮了一盏明灯。希望——就是希望,对付万物寂灭的唯一办法就是留下一点希望在。余渊用仅剩下的一丝清明,轻轻说了一声,“希望——”这两个字一出口,在他的脚下顿时亮起来一片淡黄色的光芒。这片光芒虽然不强烈,可却在这死寂的黑暗中将余渊昏沉的灵魂唤醒,保持最后一点清醒。黄光之中,一股纤细的生命力慢慢向上钻了出来——竟然是一颗鲜嫩的绿芽。这细小的嫩绿,丝毫不在乎死寂的笼罩,自顾自的生长,抽节,从两片叶子眨眼之间长成了四片,片刻之间便长成了一尺多高的小树。而且还在加速生长。周围的黑暗也似乎惧怕这瘦弱的小树,迅速向周围躲了过去。黄色的光芒也渐渐转白,覆盖的面积已经一丈开外,将余渊覆盖在光芒之下。余渊顿时感觉身上一松,整个人也随着小树的成长越来越清醒,力量重新回到了神识当中。他知道自己赌对了。

而躲在寂灭之中的食海兽此时第一次慌了。死寂是他最后的杀手锏。他也没有想到余渊竟然能想出用希望对抗死寂。寂灭可以消除一切,却不能消除希望。希望和无相不同,无相没有实体,却是真实的存在;而希望并不存在于真实的世界当中,却又以虚无的形态存在于人类的意识之中。这个说起来就有些复杂,不大好理解。但换一种说法就好懂多了。希望就好比是一部作品中的人物,这个人物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却因为这部作品的读者众多,形成了一个虚无的存在,提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