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二百七十七章(4 / 5)

加入书签

成。但后续的博弈还在进行。朝廷大股东蔡京等认为:不能让梁山集团继续以分公司形式存在,否则还有可

    能独立;应该把他们的员工分散到朝廷的各个子公司当中。大老板宋徽宗一听,这个主意不错啊!众所周知,有宋一代,行政系统特别复杂,权力高度分割,尤其是军队里,为了防止兵变造反,宁可频繁的人事调动,搞得兵不识

    将将不知兵才安心。梁山这么抱团的一个集体,掌控着据说有十万大军,朝廷凭什么容许它继续存在?

    但这个时候,殿前都太尉宿元景又救了梁山一次。

    殿前都太尉宿元景向殿前启奏道:“陛下,宋江这伙好汉,方始归降,一百八人,恩同手足,意若同胞,他们决不肯便拆散分开,虽死不舍相离。如何今又要害他众人性命?”......天子亲书诏敕,赐宋江为破辽都先锋,卢俊义

    为副先锋,其余诸将,待建功之后,加官受爵。

    这段记述,很能说明问题。宿元景为梁山辩护,特别强调“他们决不肯便拆散分开,虽死不舍相离”云云,可以推知童贯启奏的内容,就是要拆分梁山,并且提出了如果拒绝拆分,那就说明受招安并无诚意,要严厉惩处,所以

    有所谓“要害他众人性命”。

    大体上,童贯说的是大宋的祖宗之法既定国策,是陷害,理由却很光明正大。宿元景提出的保全方案,则是让梁山去征讨辽国,要保障一支作战部队的战斗力,对的原有体制,当然不能轻举妄动。事实上,受招安之后,梁山

    作为一个既有官方背景又有独特军事结构的集团,堪称大宋朝朝野侧目的一朵奇葩。和现代人脑补的梁山兄弟含泪去镇压同属阶级兄弟的另外三大寇不同,梁山出击的热情始终高涨。只有不断为朝廷征伐敌国翦灭异己,梁山才能

    向世人证明自己忠义的宣传并非虚诳;也只有这样,才有足够的理由拒绝朝廷重组梁山的计划,这朵奇葩才能常开不败。

    征田虎,是梁山主动请缨;王庆,是几个官员推荐了梁山,然后宋江把这几位都引为知己,和他们“或论朝事,或诉衷曲,觥筹交错,灯烛辉煌,直饮至夜半方散”。包括后来众兄弟死伤大半地方腊,开始画风也是这样

    的:吴用见说,心中大喜,来对宋先锋说知江南方腊造反,朝廷已遣张招讨领兵。宋江听了道:“我等诸将军马,闲居在此,甚是不宜;不若使人去告知宿太尉,令其于天子前保奏,我等情愿起兵,前去征进。”当时会集诸将商

    议,尽皆欢喜。当然大家都知道与方腊大战的结果,是两败俱伤。方腊败亡之后,朝廷暂时看来已无强大的反叛力量威胁,到了鸟尽弓藏的时候;梁山也已经残缺到足以令宋江、吴用心灰意冷的地步。拆分梁山的阻力至此已经很

    小,于是仅存的二十七名正偏将领,被分散到十几个不同的军州任职,完整的梁山军事集团,从此不复存在。

    这就是体制内拿捏你的手法,都不需要特意的针对你,哪怕四大奸臣对梁山充满恶意,也不需要搞什么阴谋诡计,直接用大宋的祖宗之法既定国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